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从中可以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
C.世界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
D.经历了由反侵力量到求民主的转变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这突出体现了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
天京变乱的发生说明的本质性问题是
A.农民阶级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
B.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已腐化堕落 |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
D.太平天国运动已由强盛走向了衰落 |
“遍布南方各省的天地会,亦乘势大举。一八五三年五月,福建的黄威占领海澄、漳州、泉州、厦门,称‘大明汉军元帅’。声势尤大的为广东的天地会。一八五四年六月以后,东江、北江、西江遍地皆是,其中多为以往挑运货物的工人及反英的团练。”文中所说的“乘势大举”的“势”指的是
A.反清复明的思潮广泛兴起 |
B.鸦片战争导致清朝的统治严重削弱 |
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D.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 |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 D.天京陷落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左宗棠全集》等
(1)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历史功过。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指导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 |
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
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 |
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 |
近代史上江西地区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或战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在湖口打败湘军 ②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领导萍浏醴起义
③李烈钧湖口誓师讨袁,掀起“二次革命” ④北伐军江西歼灭吴佩孚主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①③④ |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C.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 D.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13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该奏折论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鸦片战争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0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的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
(3)材料二的主张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的弱点是什么?这导致了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