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1846年起西方对华贸易总额开始下降,原因是中国市场开放不够 |
B.甲午战争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此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原因是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参加 |
D.北伐战争的开始,原因是国共两党联合来争取民族独立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
某学者曾撰文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近代收回利权运动持基本否定态度 |
B.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性反思 |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
D.对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正确认识 |
读下表,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
(注: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进口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
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年下降 |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 |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反映了其经济的走向。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l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下表是我国20世纪20—30年代农村地权分配状况图,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农村地权分配总体趋于分散 | B.利于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 |
C.严重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是列强长期侵华战争所致 |
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一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国家干预政策一一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
王韬在《壕埂杂志》中指出“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当时流行于上海市井的一首竹枝词写到:“洋行买办每多财,时式衣装尽得来。阔绰排场人尽幕,频年获利店纷开。”对材料所述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 D.工商立国成为清政府的治国思想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 B.有利的国际环境 |
C.社会性质的改变 | D.民族独立的实现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D.出现新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 |
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 |
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