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 | B.洋务经济 | C.民族资本主义 | D.自然经济 |
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出现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1892~1894年 |
1895~1913年 |
|
商办 |
设厂数 |
53 |
463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A.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含义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
B.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
D.南京国民政府深入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的中国1800-2008年城市化比率(%)表。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800年 |
1949年 |
1957年 |
1978年 |
2008年 |
中国 |
3.8 |
7.3 |
10.9 |
17.9 |
45.68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一化三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谓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 B.洋人发明的火车 |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 B.开阔人们眼界 | C.发展民族工业 | D.抵制西方侵略 |
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895年8月,李鸿章给张裕公司的准照中写道,“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并为该公司题词“酒国有长生”,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大力支持张裕公司的发展 |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李鸿章认为酿酒业是兴国利民之举 |
D.“实业兴邦”成为清廷的一种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