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 B.洋人发明的火车 |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 B.开阔人们眼界 | C.发展民族工业 | D.抵制西方侵略 |
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895年8月,李鸿章给张裕公司的准照中写道,“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并为该公司题词“酒国有长生”,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大力支持张裕公司的发展 |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李鸿章认为酿酒业是兴国利民之举 |
D.“实业兴邦”成为清廷的一种共识 |
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都深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
C.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 |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
1750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欧洲 |
23.1 |
28.O |
34.1 |
53.6 |
62.O |
63.O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
B.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D.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
C.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
D.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天津 |
江西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湖北 |
河北 |
46 |
101 |
30 |
2 |
5 |
10 |
5 |
3 |
3 |
10 |
山西 |
北京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
辽宁 |
内蒙 |
湖南 |
吉林 |
陕西 |
6 |
6 |
9 |
3 |
2 |
4 |
1 |
1 |
3 |
1 |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
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 B.重商思潮的影响 |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 D.改良思想的推动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官营洋务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
B.民族资本官营洋务资本外国资本 |
C.外国资本官营洋务资本民族资本 |
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营洋务资本 |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
C.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