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分析《中国、欧洲、美国人口年龄分布表》,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
中国、欧洲、美国人口年龄分布表

A.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远远少于欧美
B.两次工业革命促进欧美经济的发展
C.欧美国家的人均年龄超过了中国
D.中国经济和医疗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

A.保留了封建残余势力 B.进入了帝国主义发展阶段
C.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D.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据此可知,推进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自由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学界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它体现的经济思想盛行于(    )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罗斯福新政时期 D.二战后初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 (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当时展出的产品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
B.荷兰成为“海上的马车夫”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D.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其含义之一是(    )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科技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水力织布机    ④电话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