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史》:“19世纪后期的殖民地官僚和经理人试图指导非洲和亚洲的农民学会科学种田技术……这些地区都为供给工业化欧洲的经济需求而进行了重组。”这表明( )
A.殖民扩张有助于亚非国家革新技术 |
B.世界市场在殖民扩张中最终形成 |
C.亚非地区加深了对工业国经济依赖 |
D.技术交流与改进是扩张主要后果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B.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与两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 | B.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
C.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下列事件,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
A.造成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为列宁主义 |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艾克斯雨天穿着塑料雨衣 ②爱丽丝与鲁尼谈话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梅西从法国乘坐火车去德国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前两次工业革命浪潮,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设备不同 | B.建筑材料不同 |
C.主要动力不同 | D.交通工具不同 |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份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恰逢大革命100周年,法国建造了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以隆重庆祝。世博会期间,大批游客搭乘铁塔电梯鸟瞰巴黎,晚上铁塔的灯光成为都市浪漫生活的组成。此后铁塔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由此可知,埃菲尔铁塔成为现代法国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为法国大革命100周年、1889年巴黎世博会而建,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 |
B.曾是世界最高建筑,引领着现代建筑风潮 |
C.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
D.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 |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
B. |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
C. |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
D. |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
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 |
B.荷兰成为“海上的马车夫”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D.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