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20年代促进法国资本家“求富”的因素有
①与英国邻近,便于吸收先进技术 ②原有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
③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④小农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印度在1885年至1900年间,大学和学院的学生人数从11000人增加到23000人,中学的人数从 429000人增加到633000人,这在印度历史上是少见的。此段材料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全面发展 |
B.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教育事业的发展 |
C.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
D.英国的殖民统治传播了先进的科学知识 |
读图,从这两幅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1900年英国资本输出情况
①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十分广阔
②英国将资本大量输出国外
③英国资本输出利润明显低于外贸利润
④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威灵顿将军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打败了军事天才拿破仑。当时英国做了一个调查,有一半以上的普通民众认为不是威灵顿打败了拿破仑,而是《国富论》的作者和《国富论》一起打败了拿破仑。
——新华网2008年9月19日《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1)据材料一,英国民众认为“《国富论》的作者和《国富论》一起打败了拿破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材料二 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2)据材料二分析,丘吉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艾德礼竞选获胜说明了什么?此次选举结果,如果从政治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30年奇迹的动力,我想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创新。第一个创新就是观念创新、理论的创新。第二个创新是制度创新。第三个创新是市场创新。第四个创新是技术创新。
中国需要不断地转型。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现在需要第二次转型。应该转向制度建设……作为政府,其职责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制度恰恰是一个无形的公共产品,因为有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就会有不同的激励机制。有的是创造财富,有的是转移财富,有的是掠夺财富。众多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靠企业去解决,必须得靠国家行为来调整和解决。明确了这一点,进行制度建设就会降低国家的制度运行成本,也会降低所有人的风险。
——2008年12月8日《瞭望》文章:胡鞍钢眼中的两个三十年
(3)据材料三,胡鞍钢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依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4)就材料一、二、三所提供的情况开展综合探究,请你命制一个合适的题目。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回答20-23题。
1.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2. |
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
3. |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4. |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现象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胜利 | D.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
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 … … 这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 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下列各种现象中,在 19 世纪 60 年代的欧洲能够看到的是
A.电话用于商务往来 | B.火车在铁路上行驶 |
C.汽车在公路上奔跑 | D.高压电线跨越山川 |
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有
A.火车、汽船 | B.汽车、汽船 | C.汽船、飞机 | D.飞机、汽车 |
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无关的是
A.打电话拜年 | B.乘公共汽车上班 | C.用电脑办公 | D.坐飞机旅游 |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 | 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 B. | 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
C. | 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 D. | 社会结果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不同 | B.生产方式不同 |
C.生产动力不同 | D.生产结构不同 |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两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相似历史条件是什么?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这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