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2—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
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
B.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
C.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 D.主张重罪轻罚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D.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 |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当时,这一著名法典( )
A.因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而制定 | B.从法律上详细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
C.实质上始终是古代罗马的基本法 | D.首次遏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 |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 |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 D.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 |
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
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制定都产生深远影响 |
近代西方人怀念古希腊、罗马,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罗马 ( )
A.具有悠久的历史 |
B.成为古代实践民主、法治的摇篮 |
C.扩张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
D.出现了梭伦、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 |
《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好处,但仍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
A.有了成文法,就应该按律量刑 | B.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 |
C.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 D.是维护贵族利益 |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这说明罗马法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 B.政出多门,错误百出 |
C.皇帝不断制订和颁布法律 |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始终维护平民利益 |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C.保护私有财产,公正至上 |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