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维尔·杜兰特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专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 )
A.统治范围扩大,法律不断充实 |
B.法律类型众多,条文相互冲突 |
C.皇帝随心所欲,任意颁布法律 |
D.贵族平民对立,法律难以调解 |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罗马法律最终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B.罗马帝国的建立 |
C.《民法大全》汇编完成 | D.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
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十二铜表法》历史作用的是( )
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
C.镌刻发表在十二块铜板上 | D.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是 ( )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是 (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
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指( )
A.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 |
B.建筑风格 |
C.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 |
D.博大缜密的法律 |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其法律制定的出发点是( )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C.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
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 |
B.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
C.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
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 |
当时有人抱怨说,罗马帝国的“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罗马帝国形成了(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C.人文主义精神 | D.人生而自由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