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
A.天人合一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民贵君轻 |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 B.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 D.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德主刑辅 | B.君权神授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学者余英时认为:从政治史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轻率地断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儒家国家”。在此,他强调的是( )
A.汉代儒法道相互影响相互争衡 |
B.汉代儒家明显具有法家化倾向 |
C.儒教在汉代未能占据主流地位 |
D.法家对汉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正确的历史结论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先定论”的主张 |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
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
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
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主体思想源于 ( )
A.对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 B.阴阳五行学说 |
C.法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原因是( )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展 |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
D.儒家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
①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②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④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
A.《诗》《书》《礼》《易》《春秋》
B.《伤寒杂病论》
C.《四书章句集注》
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
A.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 | B.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
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 |
C.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
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下列哪项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 )
A.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
B.太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
C.太学只有贵族官僚子弟可入读 |
D.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