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的这首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 | B.红军长征 | C.平津战役 | D.解放南京 |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十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且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这一时期中共“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包括
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
③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两次分别克服了党内右倾和“左倾”的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在下列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该宣言 ( )
A.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 |
B.表明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已基本形成 |
C.导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出台 |
D.促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是吸取了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B.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 |
C.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
下列史实最早发生在武汉的有
①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 ②发起二次革命
③建立国民政府 ④召开八七会议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新民主主义时期出现了很多仍需要我们来弘扬的时代精神。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③② |
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身上。据此回答21——23题。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后来,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党在哪次会议上对这一目标作出了调整
A.中共二大 | B.中共三大 | C.八七会议 | D.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其原因是:
A.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
B.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自身问题 |
C.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指导 |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一年一度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A.南昌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 | B.三湾改编使党掌握了军队 |
C.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
2006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红色之旅”活动。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将到达陕北。这一活动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 B.红军长征 | C.百团大战 | D.延安保卫战 |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必须壮大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
C.“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D.必须彻底清除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A.根据地建设 | B.武装斗争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D.土地革命 |
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方针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革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就深深地植根于农村,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认识到中国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 |
B.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
C.放弃了依靠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做法 |
D.缺乏在城市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A.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 B.遵义会议后红军获得了新生 |
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D.红军到达陕北开始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