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70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 |
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 |
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蒋介石的演讲反映出当时
A.全面抗战开始 |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 C.第五次反围剿 | D.长征 |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后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由此可以判断出毛泽东所说的“某次会议”的影响是
A.中共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 B.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C.中共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 D.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闯关东”(华北人口迁居东北)是我国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之一。下表是20世纪前半期迁入东北的年平均人口数量及其原因解读,二者对应正确的是
A |
1923~1930年,60万人 |
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大量失业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
B |
1931~1936年,5万人 |
日本侵占东北后限制内地人出关,迁入人口大幅减少 |
C |
1937~1941年,50~60万人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爆发,国共合作出关作战 |
D |
1941~1942年,110万人 |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东北人返乡,迁入人口达到顶峰 |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A.五四运动时期 | B.北伐战争时期 |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 C.第五次反围剿 | D.长征 |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时间 |
1921.7 |
1927.4 |
1927.8 |
1934 |
1937年初 |
人数 |
57 |
5.7万 |
1万多 |
30多万 |
4万多 |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70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 |
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 |
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帝反封建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国民平等 |
观察下图,该硬币
A.发行于国共合作时期 | B.是中央红军在瑞金发行的 |
C.可用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 | D.可用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 |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战略中心曾发生过多次的转移,其中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下列“口号”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
C.“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
D.“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