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采取参加经义策论考试的立足点是体现( )
A.学以致用 | B.扩大了考选名额 |
C.改革科举考试 | D.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 )
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
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 |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
B.从各等级公民中抽签产生 |
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 |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
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
①颁布“解负令”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B.鼓励发展工商业 |
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 | D.颁布“解负令 |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
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 | B.重农抑商,募役法 |
C.奖励军功、将兵法 | D.奖励耕织、青苗法 |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2)材料一中,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的?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 000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到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近代福州周边农村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近代福州周边农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