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
A.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
C.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
A.法、英、美、德 | B.英、法、美、德 |
C.英、德、美、法 | D.法、德、美、英 |
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
国家(代称) |
1500—1599 |
1600—1700 |
1701—1800 |
甲 |
705 |
371 |
196 |
乙 |
65 |
1770 |
2950 |
丙 |
— |
811 |
1865 |
丁 |
— |
155 |
1300 |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荷兰
以下是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州县与集市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明清时期(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经济重心呈现南移之势 B.满清沿袭明制以笼络汉人
C.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加强 D.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定
“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 )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
C.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 D.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
A.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
C.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缀,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 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
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 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结局如何?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
(3)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
企 业 |
创办人 |
时间 |
地点 |
军事工业 |
安庆内军械所 |
曾国藩 |
1861年 |
安庆 |
江南制造总局 |
李鸿章 |
1865年 |
上海 |
|
民用工业 |
开平矿务局 |
李鸿章 |
1878年 |
唐山开平镇 |
汉阳铁厂 |
张之洞 |
1890年 |
汉阳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有那些不利条件。
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1775年—183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 单位:艘
时 间 |
西方商船总 数 |
英 国 |
美 国 |
荷兰 |
丹麦 |
法国 |
其他 |
||
船只 |
比重(%) |
船只 |
比重(%) |
||||||
1775—1784 |
289 |
167 |
67.79 |
1 |
0.35 |
29 |
28 |
32 |
32 |
1785—1794 |
613 |
447 |
72.92 |
54 |
8.81 |
37 |
13 |
17 |
45 |
1795—1804 |
633 |
368 |
58.14 |
213 |
33.65 |
1 |
22 |
2 |
27 |
1805—1814 |
711 |
474 |
66.67 |
226 |
31.79 |
0 |
5 |
0 |
6 |
1815—1824 |
836 |
504 |
60.29 |
324 |
38.76 |
4 |
1 |
0 |
3 |
1825—1833 |
1181 |
723 |
61.22 |
348 |
29.47 |
56 |
6 |
23 |
15 |
合 计 |
4263 |
2683 |
62.94 |
1166 |
27.35 |
127 |
85 |
74 |
18 |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也在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
(1)材料一中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试简要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西方的发展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