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盘点2014年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常态”是最热门的关键词。“新常态”是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新概括。从动力层面看,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分析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二“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改革。
(2)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
材料三:旧常态,是指长期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状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累积,旧常态就会出现矛盾和混乱,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既有旧常态的成分,又有新常态的因素,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简析如何把握“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之间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8日 ,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为了切实提高市政府管理化法制化水平,浙江省A市政府取消、下放、委托一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63项。
材料二: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深入群众,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开展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并被概括为“寿昌经验”,同时也被浙江省委省政府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材料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4年第一季度,浙江省有390家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情况。纺织业超标企业为占91.8%,化工原料及化制品制造业次之。企业污染超过60%,生活污染约占20%。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各级政府按照“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开了“五水共治”攻坚战。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纷纷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1)结合材料一,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市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必要性。(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有关知识,分析寿昌镇政府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所体现的道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的有关知识,分析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应如何助推“五水共治”?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材料一: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巨大。要挖掘本地的化消费潜力,必须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丈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文化厅调派精兵强将,安排数支小分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与捷克等地进行文化交流,通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材料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靠改革。过去30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仍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因此要坚定不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还要继续抓好户籍、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情境一:同学们通过新闻了解到:2014年,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特别是11月份以后,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断出台,从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到4万亿元投资安排,从解决企业困难到部署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到调整部分产品关税,从增值税转型改革到燃油税费改革,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
情境二: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着世界各国的企业,我国的企业也深受影响。江苏某企业围绕“如何生存、如何生存得更好"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找出了一些对策。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个产品的质量不是表现在产品的主要部件上,而是表现在那个产品不起眼的部件上,表现在它的售后服务上。如果细节问题处理好了,那整个产品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请回答:
(1)用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一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调整的原因。
(2)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简要解释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3)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一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调整的原因。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今天这条沉寂的商贸古道,因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沿线各国、尤其是地处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中亚各国对此强烈响应。应如何有效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发展引擎?有关人士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域内各国尽心合作,同心协力,实现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五个“相通”。当有人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声欢呼时,也有有识之士冷静指出,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困难重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精神才是成就传奇的关键。
材料二: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如何既确保APEC峰会高质量完成,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是峰会组织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北京初冬易发雾霾气象,北京环保部门表示:APEC期间北京将参照2008年奥运会模式,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动。本次亚太经合组织的盛会从筹备到闭幕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称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观点分析我们该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知识分析中国成功举办APEC峰会的经验。
2015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同学们收集了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
改革开放促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
2010-2014年GDP及其增长速度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简要说明上表体现的经济信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民主绘制蓝图
材料:2010年1 0月1 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信件等形式,共提出64709份建议;由五十多位经济、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专家组成的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经过反复咨询和论证,形成了专家论证报告,随规划纲要草案一起上报送审;20 1 1年2月27日,国务院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规划纲要草案报送全国人大,20 1 1年3月1 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分析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并结合材料说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通过是如何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
材料一: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成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排放 |
其它 |
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徽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材料二: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l)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体育产业集群化演进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体育产业是一个横跨生产、服务与消费,兼容公益性与商业性,既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又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产业。目前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7美元,世界平均为217美元;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为0.63%,世界平均为2%。
材料三: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产业体系,促使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体育企业由单个走向集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对我国新常态下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简述我国壮大体育产业集群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系统优化方法。
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具有新的特点。
表:2006~2014年我国GDP增速及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年份 |
GDP(%)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6 |
12.68 |
11.7 |
48.9 |
39.4 |
2008 |
9.63 |
10.7 |
47.5 |
41.8 |
2010 |
10.45 |
10.1 |
46.7 |
43.2 |
2012 |
7.7 |
10.1 |
45.3 |
44.6 |
2014 |
7.4 |
9.2 |
42.6 |
48.2 |
材料一: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材料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广东经济新常态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水平攀升,当前,我省正面临破解经济减速、转型缓慢、区域差别三大难题,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广东,开创法治广东建设新局面。法治是我省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保障。
材料三:2015年元旦刚过,李克强总理到广东深圳、广州考察。当前广东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打破捆住群众手脚、束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不合理限制,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金融改革,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希望广东在科学发展中起示范作用,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上走在全国前列。
(1)根据表和材料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作出简略判断。
(2)结合材料二,运用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出发,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进一步阐述广东贯彻这一方法论的具体要求。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几经波折,从当初的环境问题逐渐演变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发展问题和国际政治与安全问题,深化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有力推动了两国的气候变化合作。考虑到两国不同国情,《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依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定了不同的减排目标。
材料二: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新能源、洁净煤技术、智能电网、汽车减排、锅炉能效及林业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个担当,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认识深化体现了认识过程的什么特点? 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美推动气候变化合作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如何实现国际担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万元
材料二:2015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我们将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让科研人员取得更多股权期权等合法权益,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既要用事业和荣誉鼓励科技人员创新,也要用必要的物质奖励激励科技人员创新。要更加严格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用法治保障创新的权益。同时,也要破除技术壁垒、行政垄断的藩篱,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法治环境。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制度体系所采取的措施的依据。
(3)创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中应该如何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请从规律和矛盾的角度任选其一,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的30多年,能够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
(3)请你运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寻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才能做到“五谷实,草木关多,六畜落息,国富兵强” (《管子》)。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施肥法和轮作制,来解决因土地持续耕作、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土地肥力降低问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度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l)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 12 分)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一:APEC蓝,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会议期间,在京事业单位放假6天、所有工地停工、11月15日这个本是集中供热的常规时点也被推迟,北京、天津、河北实行道路同步限行,并与山西、山东等省对所有污染企业停产等措施保证了北京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APEC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应该如何留住APEC蓝?家里没客人的时候,自己还能享受这些“方便”吗?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
材料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
(2)结合材料二,分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上海、浙江高考模式就已经出台。此次改革将在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同学们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争议最大。有同学认为:“现在高中学习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业负担太重,一年多考将使高考集中考试的科目减少一门,减轻我们的学业负担,这才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规律。”
(1)请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
材料二:迅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实践,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时代呼唤,成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因。我国将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并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不断创新。
(2)从“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角度说明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推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的必要性。
材料三: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所以对子女的要求就十分苛刻。刘仁同学父母说:“我们希望孩子少与问题学生交往。”
(3)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刘仁同学父母的话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