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网络用语往往采用谐音改编久已形成的熟语或者成语,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了解本土文化。为了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对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许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能更快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达情意更为直接和幽默等积极作用,限制它不利于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给力、山寨、宅女、月光族、PM2.5……这些原本被视作“玩笑话”的网络流行语,如今不仅融入寻常对话间,更“登堂入室”,进入汉语词典。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被中华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无法离开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谐音、比喻、仿拟、飞白、拟人、拆词、拆字”等修辞手法在网络流行语中的高频率使用,洋溢着汉字丰富的表现力、旺盛的生命力。可以预言,丰富的社会生活不断产生新的表达需求,相应也不断有新的语言形式以供利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表示:“语言形成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干净、合适、生命力强的词才能经过时间考验留下来。”因此,要想语言保持活力,就得自信收纳,让自然规则去选择。
材料三: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1)你赞成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络语言得以发展的哲学启示。
(3)结合材料三,针对网络谣言呈激增之势对网民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8月25日,首届“互联网+”与新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倍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相关指标对比表

注:据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意义。
材料二:“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拓展复制到更广阔的非经济领域,“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文化”也在相应领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域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公民和政府形成合力。
材料三: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4)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智者的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项简单的行动,若能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若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365天以上,你想改变这个习惯都困难。下列名句蕴含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一段时间,一些低俗的文艺作品常常出现在网络、电视和纸媒上,甚至披着五彩霞衣招摇过市、趾高气昂。有些宫廷戏说、富豪生活、玄幻穿越等等,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低俗之中而大行其道。打着市场需要的旗号,干着低俗庸俗的文艺,把浅薄当深沉,把玩笑当艺术,把歪批当时髦。不仅大大降低了文艺工作者的自身格调,更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广大群众的审美判断,污染了广大群众的审美视野。
时代呼唤文艺精品,群众期盼文艺精品。一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创作出许多有艺术感染力、让人感动、给人启迪的好作品。比如《士兵突击》,一句“不放弃、不抛弃”,影响着很多人在人生抉择中鼓起勇气,练就恒心和毅力。比如《亮剑》中的亮剑精神,也感召着很多人面对困境时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心,用锲而不舍的执着勇往直前。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激起了多少人的共鸣,涤荡了多少人的心灵。还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在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同时,传递了多少家乡风味和家庭温情。当然还有很多文艺作品,他们正是远离了低俗,脱离了庸俗,放弃了媚俗,而真诚地用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良知和艺术修养,撑起了文艺精神的风骨和脊梁,也推动着文艺繁荣与发展。
(1)结合材料,谈谈为传播正能量,描绘时代故事,关注百姓悲欢,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结合材料,就抵制文艺低俗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厦漳泉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材料二: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也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厦漳泉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更是厦漳泉三市的民心所向 和迫切要求。三市签订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在厦门和漳州召开了两次党政联席会,制定《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提出到2015年,厦漳泉大都市区要初步实现同城化,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四大定位面向海峡两岸,布局“一核、三带、两轴” “一核”指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沿海产业城镇聚 集带、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两轴”指厦漳 -龙岩- 赣州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在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加速。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如何破解资源环境问题?(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战略部署的理论依据?
(3)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战略部署的理论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村秸秆焚烧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某村村民试验利用小麦秸秆栽培食用菌获得成功,他们把麦秆贮存起来,粉碎后加入水、石灰、牛粪等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后成为营养基,利用大棚接种装袋发菌,每个大棚平均产值在7万元左右,每亩小麦秸秆可实现价值7000元以上。这一事实说明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主观创造性是实现变废为宝的前提条件
④事物联系条件的改变,可以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等科学理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市区,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
材料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当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1)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扶贫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设性报告。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
材料一:为顺应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我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确立了以下思路:一是处理好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自身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处理好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文化差异,国内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与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认知会有差别,需要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判定有双重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加强对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多样性知识,分析我国塑造国家形象的依据。
材料二: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2)联系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应该怎么做?
(3)“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请你写出从中得到的两条感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一。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2)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
材料三:2014年在经济运行发展呈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之所以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和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的欧洲许多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所处阶段不一致,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可以利用具有强有力的调控能力的有利条件,维持我国保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来赶超发达国家。我国经济之所以不能和以前一样高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全球经济的增长乏力降低我了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其二,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过去三十年速度型粗放型增长带来的危害,从政策导向上刻意引导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速度和规模的阶段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阶段转变。以适应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3)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所作分析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因乌克兰问题,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据统计,欧盟的制裁预计年内将使俄罗斯经济损失230亿欧元,而欧盟成员国损失将高达400亿欧元,给脆弱复苏的欧盟经济增添“一片乌云”。上述材料警示人们
①切忌割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要把握认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坚决反对形而上学这一哲学基本派别
④学会科学的思维,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为期三天的会议云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政要、互联网精英、学者。其中,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等的负责人,以及国内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丁磊、曹国伟、中国联通掌门人常小兵、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等大佬悉数到场。
当前,全球新一轮信息革命已经来临,2014年全球网民达30亿,人类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数据统计,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目前我国已拥有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我国占了4家。但互联网的起源和成熟都在美国,美国掌握着整个互联网的主导权,比如:连接国际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美国占了10台,而中国1台也没有。对中国而言,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发展安全缺一不可,参与制定互联网规则迫在眉睫。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
材料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表示,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网相连。当今世界,对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有共识也有分歧。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让世界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让互联网造福世界,而不能给人类带来危害;让互联网给各国带来安全与和平,而不能成为一个国家攻击另一个国家的“利器”;让互联网更多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为他们更需要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让互联网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而不能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更不能成为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工具;让互联网更加文明诚信,而不能充斥着诽谤和欺诈;让互联网传递正能量,继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让互联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1)阅读材料一、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和我国发展的实际说明我国走向“网络强国”有哪些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当如何让互联网造福世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1+0.1)365=37.78,(1-0.1)365=0.0255”蕴含的哲理最相符的是

A.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
C.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D.善不及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漫画哲学寓意相一致的诗句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李商隐
B.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唐代·刘禹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苏东坡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城镇化率、人口文盲率和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1)结合上图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 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