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05月14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走红,其经验值得借鉴。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
在国人看来,“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是一方水土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材料二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80后年轻群体的集体观看,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某中国留学生说:我爱死中国美食了,看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差点儿要舔屏幕了。什么时候出英文版,我一定让我的美国同学们也看看,骄傲啊。好想回家……
(1)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我们传承和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范曾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文化的健康发展( )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 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
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④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天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民为贵,君为轻”到新时期“人民观”演变的认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孝道也得以以新的形式发扬。许多子女、媳婿会为其父母过生日时在电视台点歌。但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这样的美好祝福始终是不变的。这说明( )
A.要反对文化多样性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C.必须对传统思想进行改造 | D.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认同特征 |
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B.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D.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
为进一步扩大扬州东关街的知名度、美誉度,传承和保护好街区的历史传统和特色文化,从2013年4月1日起,扬州市对东关街开始试行步行街管理。保护古街区
A.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B.体现了我国继承一切传统文化 |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D.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意义重大 |
《印象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演出方式和现代演艺技术,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象大红袍》的成功主要在于
A.广泛运用了大众传媒手段 | B.充分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 |
C.大量吸收了民间文化资源 | D.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3年9月11日,历时5年研制的“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开通并正式向社会开放,内容涵盖了地方戏曲、民歌童谣等资源。下列关于开通、开放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B.有利于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借鉴 |
C.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D.不利于文化资源的保密、保护 |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 D.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2012年7月,全国首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一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是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关注。据此回答:
下列对“微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
②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③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④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目前,“微艺术”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也延伸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微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电影、摄影、绘画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门类在“微”世界里,变得那么和蔼可亲。这体现了
①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受群众喜爱的“微艺术”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文艺形式的衰落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材料四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一方面充分挖掘李白文化、羌寨文化等传统文化精华,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实施“热情请进来,主动走出去”战略,派出、接待文艺团、科技团、园林雕塑团三百多起,涉及欧美东南亚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倾力打造中国科技城,重视现代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多媒体设施建设,取得了崭新是业绩,在世界文化版图强势隆起,绵阳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结合材料四,运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原理,谈谈绵阳市是怎样提升绵阳文化的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
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 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④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3年10月4日,全球第一份《孝行天下——上海宣言》诞生。该宣言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五字句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孝”字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之所以要弘扬孝道,是因为
①弘扬孝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②弘扬孝道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
③践行孝道是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
④传统孝文化是财富,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