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1)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看,乙同学观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材料一: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时间 |
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
作用和意义 |
1997年党 的十五大 |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 |
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
2002年党 的十六大 |
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推进依法行政。 |
走向全面法治阶段 |
2004年十六 届四中全会 |
确立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原则 |
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
2007年党 的十七大 |
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
中国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走向全面法治 |
2012年党的 十八大以来 |
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 |
材料二:《决定》首先树立了宪法的权威,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基础性地位,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材料三:《决定》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开启法治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法治经济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它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的;法治经济的另一面是信誉经济,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易双方必须诚实守信。所以,这种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2)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阐述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张某,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请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他完成这份提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暴露出国民经济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以中部Q市为例,“GDP膜拜”旧思想挥之不去,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实体经济技术革新进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部分进城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用环境换发展,“竭泽而渔”求增长的心态依然存在,等等。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Q市应如何化解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应对新挑战。
材料一: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当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1)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扶贫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设性报告。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它常常也成为一个普通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表现为下图中的虚线
(1)指出企业创新的内外驱动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图1分析企业创新对个人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厦漳泉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材料二: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也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厦漳泉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更是厦漳泉三市的民心所向 和迫切要求。三市签订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在厦门和漳州召开了两次党政联席会,制定《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提出到2015年,厦漳泉大都市区要初步实现同城化,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四大定位面向海峡两岸,布局“一核、三带、两轴” “一核”指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沿海产业城镇聚 集带、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两轴”指厦漳 -龙岩- 赣州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在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加速。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如何破解资源环境问题?(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战略部署的理论依据?
(3)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战略部署的理论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发展事关经济社会的生机与活力。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成为纳税的重要力量。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大量新创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缺人才、用工难,缺资金、融资难,税费高、负担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和突出困难。并且,国务院虽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意见,但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不够,造成政策措施不能很好落实。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分析各级政府应如何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厦门,一座美丽温馨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两个百年愿景”,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的建设进程。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厦门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一:厦门正在积极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厦门依托丰富而深厚的海洋文化,以侨乡风情、闽南文化、异国情调、温馨现代为特色,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城市气息交融,多元融合中西融汇,如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加大海洋文化建设,凸显海洋时代文化,推动美丽厦门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材料二:
三种互动方式,您的建议将被捎给代表委员: |
今年市两会重点讨论、审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您对厦门的经济发展、环境、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现在就请说出来!我们将从中遴选出大家关心的话题,对话代表、委员,共同探寻解决之道,并在微博上与您进行实时互动。 |
互动方式: 1.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 2.发微博给“@厦门日报”; 3.发微信给公众号“厦门日报”。 |
这是厦门市政府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征集意见过程中开通 “市民热线”。
材料三: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五位一体”,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内容
材料四 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方式,它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最近厦门利用自贸试验区和“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契机,与亚马逊合作共推跨境电商发展。双方合作旨在发挥亚马逊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和厦门自贸区便捷通关、快速检验、以及跨境支付、退税、物流等优势,推动厦门市做大跨境电商规模,拓展国内外市场,助推厦门市外贸转型升级,实现互利共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厦门海洋文化建设提出两点建议,并简要说明其认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市政府征集《规划》意见开通 “市民热线”的意义。并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更好反映市民愿景。
(3)有市民认为:“美丽厦门应该重在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结合材料三,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说明厦门应如何抢占“海丝”商机。
引江济淮工程,被称为安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安徽省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重大基础设旋。
信息一:为了尽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安徽省政府在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和举办社会听证会的基础上,编制了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纲要。中共安徽省委建议人大审议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纲要,并召开常委会议,研究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工作。目前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并通过水利部审查,工程或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
(1)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信息二:引江济淮工程将直接沟通长江淮河干线航道,对于加快安徽省腹地经济发展,拉近我省与沿海经济带距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使我省北部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得到缓解,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和抑制地下水超采,淮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局面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引江济淮工程的经济意义。
信息三: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首先要做好沿线部分居民的拆迁工作。对此,拆迁户纷纷表示,要顾大体识大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更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绝不能影响工程的建设。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关系?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我国如何才能完成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
材料一:中共十八大报告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纲,中共中央就关于制定该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还格外注重听取和吸收民意,国家发改委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号,发布规划编制的动态,并邀请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进行总体谋篇布局,根据此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写“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文本;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随后正式公布。
(1)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实现之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更加完善,市场化程度会更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简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分析公民应该怎样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两会期间,民革、台盟、台联各位委员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向全国政协提出议案千件,内容涉及法治、文化、两岸关系等多方面,其中涉及台湾的就有12件,如促进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深化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两岸国学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台盟等民主党派的特色。
材料二:2015年3月,以“一展民俗风采 共承两岸文脉”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内容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各大类别,并分别以舞台表演、手工技艺互动、美食分享品尝、图文展板等形式呈现,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发动市民拿起手机“集赞”得奖品。在两岸民俗展演版块的木偶戏专场,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的意义。
(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请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1月19日正式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要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二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四是拓展能源国际合作。五是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材料二:2014年10周23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2014年11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已形成环境保护税法草案稿并报送国务院。经过多次向社会征求意见,1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贯彻和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