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保持中华文化的优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材料二:2012年吉安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吉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达成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经营业、新闻传媒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庐陵文化底蕴的共识。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的?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结合材料二谈谈在推动吉安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只要从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十二五”规划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请分析左栏材料,完成表格。
“十二五“规划集中全国智慧的主要环节 |
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国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
① |
随后,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
② |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
③ |
中国共产党问计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论证修改的基础上,于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决定》的制定时间表:
2011年4月上旬 |
经中央政治局批准,《决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 |
2011年4月下旬 |
中央就全会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共反馈意见121份。 |
2011年5月上旬 |
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 |
2011年8月初 |
胡锦涛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文件起草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文化界部分专家学者意见。 |
2011年9月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先后审议《决定》。文件起草组根据这两次会议精神,对《决定》进行修改,形成了报送全会审议的稿子。 |
2011年10月18日 |
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请运用《政治生活》政党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中部分行业的产值表
电影票房 |
新闻出版业 |
动漫产业 |
网络游戏 |
其他 |
120亿元 |
突破1.5万亿元 |
500亿元 |
423亿元 |
…… |
注: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超过10%以上,美国等国家甚至超过20%。这个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措施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的。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在谈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时,打了一个很特别的比方,他说:“海外有些朋友问我,你既然是独立的党派,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跟他们解释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唱大合唱,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成思危这个比方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8分
(2)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8分)
201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和工作准备。会议提出,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中国共产党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什么?(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原因。
中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2011年5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艰苦卓绝,90年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赢得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新纪元。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大起来,这一串震古烁今的赫然印迹,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大起来”。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在研究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七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则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三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后,在全国颁布实施。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什么样的执政方式?这在材料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突出位置”,充分重视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社会建设,认真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治疗艾滋病医院的病房中,在雨雪冰冻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
请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并说明坚持这一理念的政治学依据。
材料一: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⑴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
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系"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结合国家职能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材料 在我国,当合国家先后出台了提高劳模退休金、对劳模进行奖励、保障劳模就业、安排劳模体检和医疗休养等政策。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劳模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劳模工作、提高劳模待遇,切实提高劳模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自2003年起国家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解决部分劳模的生活困难,截至2009年底累计达4.4亿元。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16分)
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2)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