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互联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①线上购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②传统零售企业加紧布局电商领域,拓展知名度;
③2012年电商价格大战几番登场,多次掀起网购高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受益于新兴市场推动,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为24亿人,增长率同比为8%,中国居于首位。互联网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宅经济”的强力发展。众多“宅人”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催热了“宅经济”,改变了“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宅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为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要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实施海外推广计划,扶持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和外宣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影视周。文化周等活动。网络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一环。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大局。
(3)请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的意义。并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管好互联网”的必要性。
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2014年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化率和城镇投资率情况
年份 |
1978年 |
1998年 |
2008年 |
2012年 |
2013年 |
GDP(亿元) |
3645 |
84402 |
314045 |
519322 |
568845 |
城镇化率(%) |
17.92 |
30.42 |
45.68 |
52.57 |
53.73 |
城镇投资率(%) |
4 |
25.4 |
30.15 |
36.46 |
40.17 |
注: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左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1347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4382元;近几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310万个;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带动消费需求从“吃穿用”转变到“住行学”;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正确性。
材料三 X市城镇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文化大院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已经满足不了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历史人文资源虽有一些本地特色,但大多呈原生态,没有很好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个别地区居民文化水平低,科学素质不高,甚至信奉封建迷信,制约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3)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X市城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材料一
注:连续10年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使农产品在短期内得到较快增产的同时又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造成了压力。
材料二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于1月21日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作用功能互补。
材料三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进一步开展国家对农业大县的直接统计调查。编制发布权威性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体现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是如何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17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幕开启,备受关注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专家认为此意见有三大显著的亮点,第一,国资监管体系更加清晰,政府做政府的事,国资监管机构做国资监管机构的事,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服从、规范透明的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第二,国资布局结构更加明确,国资投向从原的分布范围较广,收缩到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的基础设施,重要的自然资,新兴产业特殊行业,这就使国有资本的投向变得更加有效率。第三,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确立了法人代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上海国企改革亮点是如何体现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中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理由。(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文化企业拓展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励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拓展国际业务。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上述举措蕴含的经济学道理。(12分)
(2)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需要提高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文化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请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道理。(10分)
材料一:下图为菲利普斯曲线。
2013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通胀率不能再上升。
这样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域运行。
材料二: 中法美就业和GDP在三大产业中的构成比重表(%)
国家 |
构成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法国 |
就业构成(2006年) |
4.0 |
24.6 |
71.0 |
GDP构成(2006年) |
2.2 |
20.9 |
76.9 |
|
美国 |
就业构成(2006年) |
1.6 |
20.6 |
77.8 |
GDP构成(2006年) |
1.3 |
22.0 |
76.7 |
|
中国 |
就业构成(2012年) |
33.6 |
30.2 |
36.2 |
GDP构成(2012年) |
10.1 |
45.3 |
44.6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描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学涵义。用铅笔在图中涂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合理区域,并分析宏观经济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原因。
(2)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探索国企改革的过程。
材料一 消费、投资和出口一直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注:就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在正常情况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在6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在70%左右。贡献率(%)=某因素增量/总增量×100%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释放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当前扩大消费的重点仍是住房和汽车。扩大住房消费必须从增加供给入手,而不能限制购房需求。抑制城镇住房价格上涨,应当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打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状态。只有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才能找到抑制房价、扩大住房消费的良方,同时也能有效拉动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处理好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就能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运用所学的消费知识,回答如何释放有效需求。
深化国企改革,更多释放红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我国中央企业运行情况(单位:万亿元)
注:2012年我国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60558.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45.4亿元。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材料三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H省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个月内,省政府认真制定国企改革方案,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论证,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提议,并将决策草案向社会公开,认真听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全体社会公民的意见建议。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H省人大上,由省政府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交由人大进行审议并获通过,于3月11日正式出台付诸实施。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三分析H省政府是如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
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我国当前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形象地刻画了中国人对酒的钟爱。但人们对饮酒的认识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古今中外曾多次出现以政府名义而进行的“禁酒”。古代酒禁,约有四类,第一,为强国而禁;第二,为节约谷物而禁;第三为专卖而禁;第四,因酗酒肇事而禁。
材料二 在反对“四风”的实践中,全国许多地方都出台了“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的规定。新的“禁酒令”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使得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应酬中解脱出来。同时,禁酒令的出台使得一些高端白酒销量下滑,价格大幅跳水,一些酒类产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
(1)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新的“禁酒令”可能产生的影响。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如何落实反对“四风”的要求。
(31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 自2010年实施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以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天津市制定了《科技小巨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天津市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建立各类载体运营绩效考核与补贴机制,通过股份转化和分红激励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促进其尽快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非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水平人才引进聚集和培养;完善天使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天津股权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新三板”市场作用;鼓励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动海外井购和市场开拓。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天津市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采取措施的理由。(12分)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2013年9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以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介入,为各类市场主体松绑,让民间的创造力活跃起来,让社会投资活力有效迸发,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更加有效。
(2)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更加有效。(9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结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历程的。(10分)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变化情况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预测) |
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元) |
756.35 |
982.30 |
1266.50 |
1595.30 |
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增幅(%) |
---- |
29.87 |
29.93 |
29.96 |
信息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2.54 |
2.81 |
3.30 |
3.80 |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 |
4.20 |
8.16 |
8.85 |
注:信息消费能提升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和医疗资源共享、养老机构协同信息服务等服务领域的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信息消费支出占GDP的15%;美国、日本人均信息消费分别为3417.38美元、2455.47美元,我国仅为192.69美元。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的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材料三 为促进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某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检查落实。该市政府出台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具体政策,将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列为本市“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地方经济结构的引擎,专门拿出20亿元财政资金,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信息消费环境,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促进信息消费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相关国家机构如何推进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12000元。
(1)为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你认为在经济上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至少写出五条)
(2)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方面的道理?
未来时代,数据无所不在,网络无所不至。借助宽带提升信息消费水平,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服务消费和间接带动的其他领域的消费三个大类。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我国2013年1~5月信息消费状况: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信息消费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何重要意义?
(2)我国信息消费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网络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信息消费结构中“重娱乐型消费,轻生产型消费”的倾向严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某校高三(3)班学生以“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信息,进行深入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幸福生活之梦】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幸福之梦。甲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乙说:“拥有称心的工作就是幸福。”丙说:“物价适宜加放心餐桌就是幸福。”丁说:“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就是幸福。”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之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以实现中国人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梦”。
材料二 【文化强国之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此,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高三(3)班学生在关于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个人,3班学生认为应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