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 )
A.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义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生活与哲学看这首诗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 D.物质是思维的产物 |
“揠苗助长”,其结果事与愿违。这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D.人们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是说( )
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 |
C.天地是万物之源 | 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
2014年3月21日,某海域一搁浅的海豚,因市民救护不当呛水致其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市民的做法 ( )
①否认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②忽略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③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④没有做到主客观具体统一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格外引人关注。蔬菜的种植与市场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这表明(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B.自然界是物质的 |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 D.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 |
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
A.人与自然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 |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句否认了( )
A.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电磁场 ②科学发展观 ③市场经济改革 ④人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