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 B.⑴⑶⑷ | C.⑵⑶⑸ | D.⑵⑷ |
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现了()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 | 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 |
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 |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毛主席,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可能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了理论创新 ( )
A.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B.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 |
C.领袖人物的作为,一般人望尘莫及 | D.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 )
A.唯物主义命题 | B.唯心主义命题 |
C.悲观主义命题 | D.教条主义命题 |
.右边四幅图表明
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
B.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 |
C.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
D.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 |
“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 )
A.相互依存 | B.相互转化 | C.相反相成 | D.相互渗透 |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
A.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 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