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0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波澜壮阔的31年。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清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改革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针对不断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及时果断地实施了一揽子计划,2009 年经济发展
(如图所示)增速呈现‘V’形反转之势。这主要体现
了 ( )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意思”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这告诉我们 ( )
A.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
制度改革。材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
A.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哲学角度看,破解这一命题需要 ( )
①创新思维,批判精神 ②解放思想,摒弃传统
③怀疑一切,否定权威 ④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60岁的新中国还是—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伙”。既然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当然少不了。这体现出 (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C.矛盾具有普遍性 |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
“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事 件都因网民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这是因为 ( )
A.真理是客观的 |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C.真理是相对的 |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谬误 |
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这说明 (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
下列名言古语蕴含的哲理与右面漫画《打肿脸的胖子》寓意一致的是 ( )
A.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
B.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
“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