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 ①其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②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涵着辩证法思想
④其辩证法思想中蕴涵着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①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
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形而上学的观点 |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水是万物的本质”、“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
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 |
B.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
C.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形而上学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等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①生产方式 ②地理环境 ③社会意识 ④人口因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B.存在决定思维 |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
针对“电荒”局面,很多省市的有关部门采取了“错峰用电,峰谷电价”的措施,即用电低谷时降低电价,鼓励用电;用电高峰时调高电价,引导用户避让用电高峰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错峰用电,峰谷电价”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矛盾具有特殊性 |
C.辩证的否定观 |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
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 ( )
①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就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