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2007·全国卷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2007·广东单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入市之梦》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2007·天津文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2007·广东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D.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人们正确判断形势,趋利避害的必然要求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2007·重庆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①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②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③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④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选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上海政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天津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天津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四川文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辽宁、宁夏文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浙江文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维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来源:辩证唯物主义高考题09重庆文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A. 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检验真理的标准 D. 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哲学的运动概念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