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图二装置中的甲、乙、丙三只广口瓶容积均为500mL,在乙瓶中用溶液培养法培养一株该植物 (实验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乙瓶中的植物及培养液的体积忽略不计,假设该植物呼吸作用利用的有机物只有葡萄糖)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 __,线粒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 ____。
(2)图一中在叶绿体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能在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_________过程,有ATP产生的是________过程(均填图中字母)。
(3)为检测图二装置中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关闭A打开B,先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1小时,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下降了3%,则丙瓶内气体体积_____ (增加/减少/基本不变)。再给予装置1小时适宜光照,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比初始状态上升了7%。假如该植物合成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则这1小时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共产生氧气____________ml。打开A,从甲瓶的“取样品活塞”处抽取气体,直到将整个装置中的全部气体抽尽,得到的气体与实验前相比大约相差__________ml。
(4)若乙瓶中通入18O标记的氧气,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葡萄糖中 (可能/不可能)有18O标记。
果蝇有长翅与残翅(相关基因为A、a)、红眼与白眼(相关基因为B、b)、灰身与黑身(相关基因为E、e)等相对性状。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表现型和比例。
子代的表现型 |
长翅红眼 |
残翅红眼 |
长翅白眼 |
残翅白眼 |
雌果蝇 |
6 |
2 |
0 |
0 |
雄果蝇 |
3 |
1 |
3 |
1 |
据此,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雄果蝇 ,雌果蝇 。请解释子代雌果蝇中无白眼性状的原因: 。
(2)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研究得知黑身由隐性基因控制。但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方案,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让此黑身雄果蝇与原种群中的灰身雌果蝇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表现型为 ,再将子一代 ,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②如果后代表现型为 ,那么黑身基因就应位于X染色体上。
科学家发现酸性磷酸酶是某细胞器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定位研究导致该细胞器的发现。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酸性磷酸酶存在于 中,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2)科学家利用 法分离得到了该细胞器。将该细胞器分别置于蒸馏水和等渗蔗糖溶液中,并检测溶液中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得到了如下结果:
A曲线表示该细胞器置于 中酸性磷酸酶含量变化的曲线。A曲线酸性磷酸酶含量在0-1.5h增加的原因是 。
(3)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以用 表示。科学家研究重金属离子对鲫鱼生长繁殖的影响,发现: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组中,鲫鱼组织中提取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低,原因是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细胞A在人体主要介导(参与)_____________免疫。
(2)过程①和②得到的Y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
(3)④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是否相同?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_____,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______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为____体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________消毒。
(3)在第2次及其后划线总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后发现,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5)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_,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成熟女性体内有两种促性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 FSH(卵泡刺激素),这两种激素共同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大致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注:卵泡在排卵后变成黄体)
(1)在排卵前的几天内,雌激素的含量达到第一次高峰,除雌激素外,______的含量也将快速上升,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调节,目前市场上购买的排卵试纸就是通过检测这种激素来预测排卵的。
(2)能抑制排卵的激素是________,目前市场上的口服避孕药就是使用这种激素。有一位妇女,口服了含有FSH和LH的药物,这对她的排卵有何影响?______(填“促进排卵”或“抑制排卵”或“几乎无影响”)。
(3)一位妇女因为某一器官受损病变,导致闭经(不排卵,不来月经)。经检查发现她的雌激素含量偏低,但 FSH 和 LH 的含量偏高,据此可判断该妇女受损的器官最可能是______(填“下丘脑”或“垂体”或“卵巢”)。GnRH代表______________激素。
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_(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选取甲、乙后代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
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
C.图甲中的c点和图乙中的h点对应 |
D.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 |
9mol |
12.5mol |
15mol |
30mol |
产生酒精的量 |
9mol |
6.5mol |
6mol |
0mol |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以葡萄糖的消耗速率衡量)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如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 | B.曲线2 | C.曲线3 | D.曲线4 |
利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
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
C.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
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系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 |
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其中枢位于 。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 。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构建一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μU·mL-1)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血糖浓度/mg·mL-1 |
0.75 |
1.25 |
1.10 |
0.90 |
0.75 |
0.75 |
(4)胰岛β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1/抗体2)
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