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 B.进行光合作用 |
C.产生生长素 |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 等(答出两个)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
(4)该实验原理是: 。
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④是一组对照 |
B.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实验 |
C.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
D.单侧光能够对①②起作用 |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
B.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1 |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
D.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
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
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
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主要是( )
A.高温条件下生长素转移到根部 | B.大雨提供萌发需要的水分高 |
C.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 | D.雨水条件下乙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
对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 |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某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后,想进一步弄清向光性的表现程度与光照强弱是否有关。
(1)他从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如下材料:
研究表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光照强度有关,其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同学根据上述曲线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为验证此结论,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生长健壮、长度、大小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60株,随机均分成6组,依次编号为A、B、C、D、E、F。
②将6组胚芽鞘分别种植于6个相同的暗室内,A~E组在距胚芽鞘0.5m处分别利用功率为30W,60W、90W、120W、150W的白炽灯照射,F组不用灯光照射。
③培养10天后,测量每株胚芽鞘的弯曲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光弯曲为正值,背光弯曲为负值),将数据记录于下表,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
实验分析:
①每组胚芽鞘都为10株的理由是控制 变量,使每组所用胚芽鞘数相同、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等。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的热效应,步骤②中因白炽灯的功率不同,已引入一个无关变量,该无关变量是 。为控制该变量,你的建议是 。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发现与要验证的结论并不完全吻合,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 。
④该同学在测量时还发现,每组胚芽鞘的总长度(L)表现为LF<LA<LB<LC<LD≈LE。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下表为不同浓度PEG(聚乙二醇)处理芹菜种子60min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PEG浓度(mg/L) |
发芽率(%) |
芽长(cm) |
鲜重(mg/株) |
干重(mg/株) |
0 |
54.78 |
1.103 |
2.167 |
0.800 |
50 |
72.00 |
1.763 |
5.033 |
1.700 |
100 |
53.33 |
1.270 |
3.267 |
1.033 |
150 |
53.33 |
1.653 |
3.167 |
1.100 |
200 |
51.34 |
1.840 |
2.667 |
0.933 |
A.PEG对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两重性
B.PEG能促进萌发芹菜种子对水份的吸收
C.PEG浓度为50 mg/L左右时对促进芹菜种子萌发的作用强
D.实验表明PEG是一种植物激素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表。
2,4—D浓度( mg/L)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
0 |
13.5 |
26.2 |
46.5 |
53.6 |
53.7 |
43.0 |
30.2 |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可能为20—25 mg/L
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 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