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                       
①负反馈调节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
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D.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大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
C.由于人工碳排放过度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
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5-12-3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5-12-3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人体的呼吸道对其没有过滤阻挡能力,因而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 2.5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C.PM 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就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
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体现其间接价值
D.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生态瓶
编号
生态系统组成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
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
B.生物种类越复杂,种群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
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