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
A.3和1 | B.1和2 | C.2和4 | D.3和5 |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
B.允许林区人民砍伐,先富起来 |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林木纯林 |
(6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 B.迁地保护 |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植 | D.引入被保护动物的天敌 |
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人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B.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
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保护蛇是为了( )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看,这句话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A.间接价值 | B.美学价值 | C.经济价值 | D.潜在价值 |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B.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a |
C.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
D.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
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 |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所寄生 |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开展生态旅游 | B.发展畜牧业 | C.增加木材产量 | D.改善生态环境 |
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A.抽干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成农田和牧场 |
B.每年6、7月在南海实行休渔 |
C.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 |
D.砍伐沿海的红树林,利用滩涂发展养殖业 |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少 |
C.生物圈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