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
0.01 |
1 |
10 |
30(远郊农田) |
||||
铬浓度(mg/kg) |
0.25 |
0.21 |
0.12 |
0.08 |
||||
螨类密度(个/m2) |
16 480 |
2 265 |
1 047 |
1 069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B.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
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
D.在模拟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时,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 |
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
B. |
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
C. |
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
D. |
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
图是某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兔后使兔的种群数量下降。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而兔被中度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度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
C.中度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
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
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
C.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
D.一个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块草地内单位面积内杂草的数量 |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
下列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利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不能用煮沸过的豆浆做实验材料,因为蛋白质已经变性 |
D.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检测试剂宜用碘液 |
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K值时最适宜捕捞,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