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为某反射弧结构,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 |
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 |
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 |
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
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 |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 |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 |
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 |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 B.①②⑤ | C.④⑤ | D.②③ |
下列是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
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不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
假如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一位科学家,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室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人患急性肠胃炎时,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
A.失水过多 |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无机盐(如钙)减少 |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
下列关于皮肤感受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种神经末梢 |
B.能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
C.能形成感觉 |
D.皮肤上有多种感受器 |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
B.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定是双向的 |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A可以表示为甲状腺和肾上腺 |
B.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
C.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产生激素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 |
D.胰岛素的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