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电流表①、②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
A.电流表②偏转,电流表①不偏转 |
B.b点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
C.b点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
D.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
B.人体遇冷时,立毛肌会收缩,骨骼肌也会不自主颤栗从而增加产热 |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该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
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 |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膜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
B.轴突膜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大量开放 |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b处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树突→突触→d神经元轴突 |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
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
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A.W区 | B.H区 | C.S区 | D.V区 |
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
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体温调节有关但与生物节律控制无关 |
B.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
C.缺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活动减弱 |
D.可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 |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
B.抗利尿激素增加 |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
下列是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
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