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切断e,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能引起收缩反射 |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
C.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轴突膨大形成 |
D.d部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如果某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则可能是下图的哪个区受损 ( )
A.W区 | B.V区 | C.S区 | D.H区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 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 ③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 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 )
A.CO2进入叶肉细胞 |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
C.突触传递 |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效应T细胞、靶细胞、抗原、受体 |
B.胰岛B细胞、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 |
C.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
D.传出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
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
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由3、4、5构成 |
B.4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组织液 |
C.若在图中所示位置施加有效刺激,5处膜电位一定会变为外负内正 |
D.兴奋从1传到5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跳水运动员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 |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 |
C.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
D.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
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
C.Ⅰ内分泌腺、Ⅱ性腺、Ⅲ甲状腺、Ⅳ卵巢 |
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 +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
B. |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
C. |
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D. |
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
下列能感受化学信息的感受器是 ( )
A.雄蛾头部的触角 |
B.鲫鱼身体两侧的侧线 |
C.响尾蛇鼻眼间的颊窝 |
D.皮肤中的压力感受器 |
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Ⅰ兴奋时膜内为负电位 |
B.Ⅱ处比血浆含较少的蛋白质 |
C.Ⅱ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III抑制 |
D.Ⅱ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Ⅰ兴奋 |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
关于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D.人类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