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
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则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
C.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D.杂合子测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
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aaXbY),该夫妇的基因型可能为
A.AAXBXb和AaXBY | B.AaXBXb和aaXBY |
C.AaXBXB和AaXbY | D.AaXBXb和AaXBY |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C.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 | D.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
(多选)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不正确的是( )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
C.祖父母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 D.外祖父色盲,则外孙女一定色盲 |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得到下表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P |
灰身(♀)×黑身(♂) |
红眼(♀)×白眼(♂) |
F1 |
灰身 |
红眼 |
F2 |
灰身∶黑身=3∶1 |
红眼∶白眼=3∶1 |
A.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雌、雄和雄
B.F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1/8
C.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9种
D.让F1自由交配获得F2,若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则表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雌性蝌蚪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变为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该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A.1:1 | B.2:1 | C.3:1 | D.1:0 |
若右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分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眼基因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 |
B.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mRNA片段 |
C.白眼基因位于细胞质内 |
D.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已知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由染色体上某个DNA片段缺失所致,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以下分析错误
A.决定缺刻翅性状的DNA片段缺失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
B.果蝇的白眼和缺刻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上 |
C.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 |
D.F1雌雄比为2:1的原因是含缺失DNA片段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 |
控制Xg血型抗原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g抗原阳性对Xg抗原阴性为显性。下列有关Xg血型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人群中,Xg血型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 |
B.若父亲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Xg抗原阴性,则女儿全部为Xg抗原阳性 |
C.若父亲为Xg抗原阴性,母亲为Xg抗原阳性,则儿子为Xg抗原阳性的概率为75% |
D.一位Turner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血型为Xg抗原阳性,其父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Xg抗原阴性,可知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母亲的卵细胞缺少X染色体所致。 |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B.红绿色盲女性的父亲一定患此病 |
C.伴性遗传均有隔代遗传的现象 |
D.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都是同型的 |
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控制眼色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雄性红眼果蝇与任何表现型的雌性果蝇杂交,后代中都不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 |
B.雌性红眼果蝇与雄性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 |
C.雌性白眼果蝇与雄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雌性红眼果蝇 |
D.雄性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源于父本 |
人类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这种性状的遗传特点是
A.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
B.男女发病率相当 |
C.表现为全男遗传 |
D.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隐性 |
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 D.精子和猴的肠上皮细胞 |
如下图是遗传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5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A.1号传下来 |
B.2号传下来 |
C.3号传下来 |
D.4号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