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是单质且C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X、Y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略)。下列A、B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A是铝,B是铁 B.A是碳,B是硅
C.A是氢气,B是铜 D.A是钠,B是氢气
已知A、B、C是单质,其中C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X、Y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 是铝,B是铁
B.A 是碳,B是硅
C.A 是氢气,B是铜
D.A 是钠,B是氢气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硫 | B.硅 | C.铜 | D.铁 |
(17分)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除E外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B、C、D同周期,A、D同主族。A的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_______ B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_
(2)用元素符号表示A、C、D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____。
(3)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
(4) D的氢化物比A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填"高"或"低"),A的氢化物分子立体构型为________。
(5) E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6) B、C、D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若加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含BaCl2 | B.肯定含MgCl2 |
C.肯定有Na2CO3 | D.肯定没有NaHCO3 |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酸性氧化物
B.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C.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D.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向X的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的沉淀或气体如图所示与所述情形相符的是( )
A.向HCl和AlCl3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 |
B.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CO2 |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 |
D.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稀HCl |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若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推断丙是
A.Al2(SO4)3 | B.NaOH | C.BaCl2 | D.FeSO4 |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Na2CO3、MgCl2、NaH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稀H2SO4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据此分析,下述组合判断正确的是:①肯定有BaCl2 ②肯定有MgCl2 ③肯定有NaHCO3 ④肯定有NaHCO3或Na2CO3 ⑤肯定没有MgCl2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③⑤ |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能实现下述转化关系的是( )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中的方法对A盐进行鉴定。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中一定有Fe3+ |
B.C中一定有Fe3+ |
C.B为AgI沉淀 |
D.A一定为FeBr2溶液 |
向一定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的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a:Cl—; b:K+; c:CO32—; d:HCO3— |
B.a:K+; b:CO32—; c:Cl—; d:HCO3— |
C.a:K+; b:CO32—; c:HCO3—; d:Cl— |
D.a:K+; b:HCO3—;c:Cl—; d: 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