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2Fe(OH)3 + 2KI; 3I2 + 6KOH="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Co(OH)3>I2 |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I2>KIO3 |
C.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
D.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 |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 |
C.当通入Cl2 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稀土金属铈(Ce)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①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②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e、Ce、Ce、Ce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
B.工业上可以采用电解氯化铈水溶液来获得铈单质 |
C.铈溶于氢碘酸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e+6HI=2CeI3+3H2↑ |
D.工业上金属铈一般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
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
(Na2Cr2O7·2H2O),其主要反应:( )
①4FeO·Cr2O3+8Na2CO3+7O2 8Na2CrO4+2Fe2O3+8CO2 ②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和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B.Na2Cr2O7在碱性条件下可转化为Na2CrO4 |
C.高温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和Na2CrO4的 |
D.生成1 mol Na2Cr2O7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7 mol |
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3>O2 |
B.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 |
C.若氯酸分解所得1 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 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 |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生成3 mol O2时该反应转移20 mol电子 |
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O3—、I-、Cl-、Fe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还原,则以下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碘离子 | B.可能含铁离子 |
C.可能有氯离子 | D.不含硝酸根离子 |
有下列三个反应:
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 |
C.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 |
D.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3+Br2 |
根据下列事实: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
A.D2+>A2+>B2+>E2+
B.A2+>B2+>D2+>E2+
C.D2+>E2+>A2+>B2+
D.E2+>B2+>A2+>D2+
下列哪种试剂加入到含有Br-的溶液中,可以将Br-氧化为Br2( )。
A.I2 | B.I- | C.Cl2 | D.Cl- |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 )。
A.Br-、I-、Cl- | B.Br-、Cl-、I- | C.I-、Br-、Cl- | D.Cl-、I-、Br- |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实验Ⅰ:在一定量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
实验Ⅱ:在一定量的KIO3溶液中逐滴加NaHS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变化趋势相同 |
B.两实验中生成等量I2时,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相同 |
C.在实验Ⅰ的过程中,若NaHSO3初始量为3mol,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氧化产物为3.2mol |
D.过程Ⅱ中,可以用淀粉作为滴定指示剂,判定第一阶段的反应终点 |
强酸制弱酸是复分解反应的一条重要规律。这里的“强酸”、“弱酸”指相对强弱,能呈现酸性的一些非酸类物质,如酚类、两性氢氧化物、酸式盐等参与的反应也可根据其酸性强弱运用上述规律来判断其产物。
(1)HA、H2B是两种弱酸,有如下关系:H2B(少量)+2A-=B2-+2HA,则A-、HB-、B2-三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H+)的是________。
(2)酸性强弱除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外,还与溶剂有关,如CH3COOH与HF在液氨中受NH3影响可发生完全电离。在液氨中CH3COONa+HCl―→NaCl+CH3COOH这一反应能否发生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发现,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弄清沉淀是CuS后,写出了化学方程式:H2S+CuSO4=CuS↓+H2SO4。但随后他陷入了困惑:这不是弱酸制得强酸了吗?与强酸制弱酸的规律矛盾了。请你帮助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还原反应中也有类似规律:“强氧化性物质制弱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制弱还原性物质”,据此判断下列反应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FeCl2+Cl2FeCl3
B.Fe+I2FeI3
C.Fe+CuSO4FeSO4+Cu
D.FeCl3+CuCuCl2+FeCl2
E.FeBr3+Cl2FeCl2+Br2
F.FeI2+Br2FeBr3+I2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 |
C.当通入Cl2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