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
关于波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有的波能发生干涉现象,有的波能发生衍射现象 |
B.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高 |
C.波具有衍射特性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 |
D.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小 |
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 |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 |
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
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
如图所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某一时刻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则在介质中的A、B、C、D四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纵波不能产生干涉 |
B.任何两列波相遇,都能产生干涉 |
C.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只要叠加的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情况相同,相位差恒定就能产生稳定的干涉 |
D.波长很小的波可以产生衍射,不能产生干涉 |
如图所示的各图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①、②图)或障碍物(③、④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
A.①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关于两列波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干涉现象 |
B.发生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一定相同 |
C.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 |
D.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 |
如图所示,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圆、虚线圆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不考虑波的反射因素,则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
A.整个区域 |
B.阴影Ⅰ以外区域 |
C.阴影Ⅱ以外区域 |
D.上述答案均不对 |
如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 )
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 |
B.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5个波长到3.5个波长之间 |
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 |
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 |
小河中有一个实心桥墩P,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俯视如图所示,小河水面平静。现在S处以某一频率拍打水面,使形成的水波能带动树叶A振动起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 |
B.降低拍打水面的频率 |
C.无需拍打,A也会振动起来 |
D.无论怎样拍打,A都不会振动起来 |
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后,B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
B.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后,A处质点的位移为0 |
C.图示时刻C处质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波峰运动 |
D.图示时刻A、B两处质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
如图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 |
B.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
C.C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 |
D.D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
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
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
C.当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