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 光滑绝缘导轨与水平面成45°角,两个质量均为m、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A、B,带电荷量均为q,静止于导轨的同一水平高度处,如图所示.求:两球之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θ1与θ2(θ1>θ2).现在同时剪断两绝缘细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A一定小于mB
B.qA一定大于qB
C.剪断细线后A、B两球都沿原细线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在两小球落地前观察,同一时刻两小球一定都在同一高度。
已知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大小为F,若将这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到原来的2倍,并将这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增到原来的2倍,经过上述调整之后,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大小为( )
A.F | B.2F | C.4F | D.16F |
如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方固定着电荷量大小相等的两个点电荷,一个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恰好围绕O点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O、q1、q2在同一竖直线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q1、q2为异种电荷 |
B.圆轨道上的电场强度处处相同 |
C.圆轨道上的电势处处相等 |
D.点电荷q1对小球的静电力是吸引力 |
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1 :3,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在距离为的两处,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可能为( )
A.F | B.F | C.F | D.4F |
如图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PO、QO,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为两个带有同种电量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作用力F作用于b时,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F的大小,使b稍有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
A.ab间的电场力增大 | B.作用力F将减小 |
C.系统重力势能增加 | D.系统的电势能将增加 |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F | B.F | C.F | D.12F |
如图所示,点电荷Q固定,虚线是带电量为q的微粒的运动轨迹,微粒的重力不计,a、b是轨迹上的两个点,b离Q较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一定是带正电荷,q一定是带负电荷 |
B.不管Q带什么性质的电荷,a点的场强一定比b点的小 |
C.微粒通过a、b两点时,加速度方向都是指向Q |
D.微粒通过a时的速率比通过b时的速率大 |
(多选)A、B两带电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用绝缘不可伸长的细线如图悬挂,静止时A、B两球处于相同高度.若B对A及A对B的库仑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A<FB
B.细线AC对A的拉力
C.细线OC的拉力TC=(mA+mB)g
D.同时烧断AC、BC细线后,A、B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相同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 , , 。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
A. |
a、b的电荷同号, |
B. |
a、b的电荷异号, |
C. |
a、b的电荷同号, |
D. |
a、b的电荷异号, |
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
和
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
A. 和 都带正电荷
B. 和 都带负电荷
C.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D. 带负电荷, 带正电荷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上极板带正电,电荷量为Q,下极板带负电,电荷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所带的电荷量都为q,杆长为l,且l<d。现将它们从很远处移到电容器内板之间,处于图示的静止状态(杆与板面垂直),在此过程中静电力对两个小球所做总功的大小为(设两球移动过程中极板上电荷分布情况不变)( )
A. | B.0 | C. | D. |
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直线由A→O→B匀速飞过,电子重力不计,则电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 |
B.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
C.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 |
D.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 |
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带异种电荷的导体小球A和B(视为点电荷),A带电荷量为+4Q,B带电荷量为-2Q,彼此间的引力为F.把两导体小球互相接触后再移回原来各自的位置,这时A 和B之间的作用力为F′,则F与F′之比为( )
A.8:3 | B.8:1 | C.1:8 | D.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