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北京奥运射击女子25米手枪在北京射击馆结束决赛争夺。陈颖在资格赛落后5环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好戏,以总成绩793.4环创奥运会决赛纪录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第15枚金牌,假设她在射击靶时,距离靶恰为25m,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水平的,大小为100m/s,击中点在靶心正上方2cm处,在子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情况,她怎样调整才能击中靶心?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离地面H的桌面边缘处同时投出A、B、C三个小球,使A球自由下落,B球以速率v水平抛出,C球以速率2v水平抛出,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设三个小球落地时间分别为tA、tB、tC,你认为它们运动时间关系为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一同学在国庆节间外出旅游的火车上观察到一与抛体运动有关的现象,如图8所示,火车沿着平直轨道以速度v0匀速行驶,车厢内货架边放一个足球,离车厢地板高为h,当火车突然改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时,货架上的足球将落下(不计足球的大小)。试分析足球落到地板上时,落点到货架边缘的水平距离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从足够长的固定斜面的顶端先、后两次水平抛出一小球,第一次抛出时的初速度为,第二次抛出时的初速度为,小球落到斜面前瞬间,其速度大小分别、(注:、为未知)。已知斜面的倾角为,重力加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从到的时间
(2)求小球自第二次抛出到离斜面最远点所用的时间
(3)试证明速度、的方向平行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方格的纸记录运动的轨迹,如图,方格的边长L=2.5cm,a、b、c、d是轨迹中的四点,求
(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平抛运动抛出点的位置(g=10m/s2)
下图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整个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水平的起跳平台BC和着陆雪道CD组成,AB与BC圆滑连接。质量m=50㎏的运动员由助滑雪道上的A点静止滑下,从C点以速度v=10m/s水平飞出落在CD雪道上。不计飞行中的空气阻力,已知A点到BC的高度h=8m,CD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º,取g=10m/s²,求:
(1)运动员从A到C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2)运动员从C到落在CD上的飞行时间。
女排比赛时,某运动员进行了一次跳发球, 若击球点恰在发球处底线上方3.04m高处,击球后排球以25.0m/s的速度水平飞出,球初速方向与底线垂直,排球场的有关尺寸数据见图12所示,试计算说明:
①此球能否过网?
②是落在对方界内,还是界外?(g=10m/s2)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体,物体A以v1=6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A、B均可看作质点,sin37°=0.6,cos37°=0.8。g 取10m/s。)求:
(1)物体A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2)物体B抛出时的初速度;
(3)物体A、B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将一个小球从某高处以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落地时运动的水平距离为1.6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小球抛出点的高度。
如图所示为供儿童娱乐的滑梯的示意图,其中AB为斜面滑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C为水平滑槽,与半径为0.2 m的圆弧CD相切;ED为地面.已知儿童在滑槽上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是0.5,在B点由斜面转到水平面的运动速率不变,A点离地面的竖直高度AE为2 m.取g="10" m/s2,试求:
(1)儿童在斜面滑槽上滑下时的加速度大小;
(2)儿童从A处由静止起滑到B处时的速度大小;
(3)为了使儿童在娱乐时不会从C处平抛滑出,水平滑槽BC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正在高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s释放一个重球,先后共释放5个,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这5个小球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 |
B.这5个小球在空中处在同一抛物线上 |
C.在空中,第1,2两个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
D.相邻两球的落地间距相等 |
有一个物体在h高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地时的速度为v1,竖直分速度为vy,下列公式能用来计算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是[ ]
(15分)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网高h,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球在球台边缘O点正上方高度为h1处以速度,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1点(如图实线所示),求P1点距O点的距离x1。.
(2)若球在O点正上方以速度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P2(如图虚线所示),求的大小.
(3)若球在O正上方水平发出后,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P3,求发球点距O点的高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