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①,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②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庠言非所以祗天戒祗:恭敬。 | B.在继先志,隆大业隆:兴盛。 |
C.宜损其制损:损害。 | D.储嗣未正正:确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 )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 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 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 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 |
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竟不往。
(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选自《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②觖(jué):因不满而怨恨。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之以徇徇:示众 |
B.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坐:因为 |
C.时用省阅省:反省 |
D.恤其家备至恤:救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收陶、奭抵罪相如因持壁却立 |
B.苏舜钦等以群饮逐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何以示天下何可胜道也哉 |
D.始服其长者失其所与,不知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4分)
译文: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译文:
赵概在为官为人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若 使 天 下 兼 相 爱 爱 人 若 爱 其 身 犹 有 不 孝 者 乎 视 父 兄 与 君 若 其 身 恶 施 不 孝 犹 有 不 慈 者 乎 视 弟 子 与 臣 若 其 身 恶 施 不 慈 故不 孝 不 慈 亡 有。
——选自《墨子·兼爱》
文言文阅读
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一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饮至①,勒石平远台。
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摄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两月,破平海卫,据之。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节选自《明史·戚继光列传》)
【注】饮至:指出征奏 凯,至宗庙祭祀宴饮庆功之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旋:不久 |
B.久不克,坐免官坐:因为 |
C.壁城下不敢击壁:扎下营寨 |
D.大行叙赉赉:发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道阻不罪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
B.还被掠者三千人村中少年好事者三千人 |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蟹六跪而二螯 |
D.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王使屈平为令 |
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请根据第I卷的文言文,简要概括戚继光作为军事将领的特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
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
D.将焉取之焉:哪里 |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与例句加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夜缒而出 |
B.越国以鄙远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句(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
B.甚矣,汝之不惠 |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秦“退师”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⑤夫晋,何厌之有?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 。”
(3)子贡曰:“ ,吾亦欲无加诸人。”
(4) ,不悱不发。
(5)晋侯、秦伯围郑,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檥(yǐ):通“舣”,使船靠岸。②指王翳:(把项羽)指(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安营扎寨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归属 |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④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⑤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⑥不忍杀之,以赐公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刚愎自用和多情善感的形象。而本文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几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优柔寡断、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的形象。 |
B.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
C.项羽面临败亡时,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
D.虞姬悲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作者凭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愿得谒之 谒:请。 |
B.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喜欢,高兴。 |
C.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顾虑。 |
D.臣左手把其袖, 把:把握,抓住。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丹恐惧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B.夜缒而出,见秦伯 |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为戮没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其无礼于晋 |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D.而右手揕其胸 吾其还也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结合选文(一),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接着以“ ”的事实说明晋国的野心,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亡郑是“ ”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聚集,搜集 |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
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 |
D.终不复言复:回答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
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与“至鸿门,谢曰”一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C.乃令张良留谢。 |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听细说 ②敢以烦执事 ③再拜献大王足下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小人的谗言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又 ④替 |
B.①详细的话②执掌事务 ③又 ④被 |
C.①小人的谗言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拜两次 ④给予 |
D.①详细的话 ②管理事务 ③第二次④是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A.①故遣将距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
B.①因击沛公于坐②不如因善遇之 |
C.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
D.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范增说项羽曰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 )
A.为之奈何 | B.约为婚姻 | C.秋毫不敢有所近 | D.项伯许诺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者:人 | B.常以身翼蔽沛公以:用 |
C.则与斗卮酒则:但是 | D.因招樊哙出因:因为 |
下列各句,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B.若属皆且为所虏。 |
C.客何为者? |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对“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 |
B.所以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 |
C.故此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 |
D.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 |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
B.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
C.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 |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 |
下列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以刘邦集团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
B.本部分运用对比的手法,用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与刘邦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对比,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
C.文中写刘邦入关后“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而当项羽要击破他时,又惊呼“为之奈何”,并将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这表现出他善于应变的性格。 |
D.本部分在刻画人物方面,语言具体生动,形象丰富。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老谋深算,急于事功的性格;而范增的话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题2分,共6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这里当“被”讲。 |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
C.今闻购将军之首购:重金征求。 |
D.则虽欲长侍足下 虽:虽然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③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④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
B.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
D.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司马迁《鸿门宴》) |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从哪里去知道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小呢?(韩愈《师说》) |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看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中,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君擢之闾伍之中闾伍:指平民 |
B.不佞大夫亲戚送之不佞:不才,自谦之词 |
C.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限制 |
D.百姓之命皆悬于君悬:牵系,悬系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
①将兵扞燕晋之师 ②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③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④最比其羸弱者 ⑤誓盟而后入邑 ⑥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武全才, 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
C.司马穰苴与监军庄贾约定会合,有意致使庄贾因迟到被斩杀。这种立威的方法使司马穰苴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这也是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一。 |
D.司马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所以“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
(2)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4分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