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为仲卿母所遣。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尽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反省
C.斧斤时入山林:按 D.百亩之田,勿其时:错过,耽误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古代名句,完成小题。(11分)
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⑧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
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上列古代名句中的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
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3分)
关于口口的,有①⑤⑾;
关于口口的,有②⑥⑨;
关于交友的,有______   
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5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课文句子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於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草稿未定属:编写。
B.每一令出,平其功伐:讨伐。
C.屈平既绌:通“黜”,被罢官。
D.死於秦而归葬竟:最终。

结合以上选文和《孔雀东南飞》,判断下列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甚任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B.信而疑,忠而被谤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C.楚怀王左徒十七君妇
D.及时遣归仰头向鸣

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为楚怀王左徒 D.及时相遣归

阅读以上选文,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并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让她在怀王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
B.怀王决定放走张仪,在朝廷做官的屈原劝谏他放了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C.张仪欺骗楚国使者秦国允许割让的土地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
D.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不听屈原进谏,而听从子兰建议去到秦国,却被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最终死在秦国并埋葬在那里。

(12分,每句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下列文言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洪亮)其人也远矣(超出)
B.而闻者(清楚)师焉,或不焉(或者)
C.而学于师(以……为耻)舟楫者(借助)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君子不齿(提及)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C.皆出于此乎?今智乃反不能及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师道之不传久矣!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虚心好学,死读书。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8分)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情况

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B.孰能讥之乎?及所之既倦
C.力不足者何为其
D.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侣鱼虾友麋鹿

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下列四个句子,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③大王见臣列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

A.③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 B.①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
C.②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在于险远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

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

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然善也泠:轻妙飘然
C.惠子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非梧桐不,非练实不食止:栖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B.庄子往见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D.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表闻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
D.往矣!吾将曳尾于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
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注】从子:侄子。 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从伯:叔父。 重名:很高的名望。
对下列划线词语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

A.顗察而之异:以……为异
B.顗先割羲之啖:给……吃
C.然闻至信:消息
D.导令就东厢观子弟遍:全面地,一个一个地

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司徒导从子也向所欣
B.以为飘若浮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使门生求女婿导赵氏求救
D.独不闻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周顗,此后才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崭露头角。
B.王羲之的性格正直让当时的人称道,但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隶书书法。
C.王敦把王羲之、王承和王悦看成王家有前途的三个少年,以羲之为最好。
D.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与众不同,让太尉相中为婿。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  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3)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贾谊作品),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且勇者不必节    死:             (2)而文采不于后也        表:       
(3)又屈原以彼其材  怪:             (4)生死,轻去就          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
(1)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而:                                 
(2)何不餔其糟歠其醨       而:                                
(3)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于:                                 
(4)圣人不凝滞物           于:                                
从文段(三)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的?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项王瞋目而叱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后代诗人多有对项羽的评价,下面评价中对他持否定态度的一项是
①.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翻译:                                                                      
(2)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翻译: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翻译下列句子( 10分,每小题5分)
(1)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形影相吊(慰问) B.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C.夙婴疾病(经常) D.则刘病日笃(沉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具以表闻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欲苟顺私情苟非吾之所有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
D.虽有槁暴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
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
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
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

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