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等被弄到了这种境地,还说不被污辱,这就叫着厚脸皮了,怎么能被人们尊重呢? |
B.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由此说来,勇敢怯懦,刚强柔弱,都是形势造成的。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法律制裁之前自杀来逃避,因而渐渐志气衰微,等到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为保全气节自杀,这不也太晚了吗?古人深重对大夫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
C.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爱惜生命、厌恶死亡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子。至于被道义激发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是因为他们有迫不得已的地方啊。 |
D.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
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儿女的态度又怎样呢?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还能识别取舍的界限,怎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中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B.引以为流觞曲水 |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D.徘徊于斗牛之间 |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我关着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是谁。 |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共四次遭遇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无所寄托,就让人再次整修南阁子,它修建时跟过去稍有不同。 |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
本是被主上戏弄的人,像乐师、优伶那样被豢养,而被世人所看不起的。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为明威将军 擢:提拔 |
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
C.固辞不受固:坚决 |
D.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效:效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前面开了四扇窗,用矮墙把庭院四周围上,用来挡住南面射过来的日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 |
C.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借来的书插满书架,我或俯或仰,大声吟诵,有时则静默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 |
D.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
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开辟了一条小路。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在院中内外设置很多小门小墙到处都是这样。
与“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廷尉,天下之平也。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不久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向上报告的。 |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不料诏书急切而严厉,责备我逃避怠慢。 |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我想手捧诏书马上赴京就职,但是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不被允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阕:破、缺 |
B.孔明言教何碎碎:破碎,国破 |
C.周门人方之游夏方:把……并列、等同 |
D.孔明与言者无己敌敌:敌对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C.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由于朝中奸臣陷害,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下列加点词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优异的才学 |
B.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所以 |
C.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D.谊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幅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质,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②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 B.鲰生说我曰(浅陋的小人) |
C.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 D.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拒守) |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予之生也幸 |
B.欲呼张良与俱去舟与哨相后先 |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君为我呼入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陶潜传》)
A.遂抱羸疾抱:抱怨。 |
B.少日自解归解:押解。 |
C.起为州祭酒起:起初。 |
D.但识琴中趣但:只要。 |
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那里)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代词,他们)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选段)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教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教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苦剟剌③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而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殚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欤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
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tián)然:丰满的样子。②渥(wò)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刺:亦作“刺则”,即刺的意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
B.而傅以善药傅:通“敷”,搽抹 |
C.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易:变化 |
D.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忧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体现“防微杜渐”这一主旨的一组是( )
①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②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
③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④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欤哉
⑥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取喻设论,以小喻大,熔叙事、议论于一炉,娓娓而谈,深入透彻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B.作者先是描写郑君的“盛壮”体现,为后来的“甚病”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叙述郑君左手之拇所患之疹,这疹如粟、如钱、盈握的变化过程,为下文议论打下基础。 |
C.作者特意借医生之口,对那些“以为不足患”的“笑者”进行批评,然后自然地引出了“天下之事”“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的宏论。 |
D.本文足以发人深省,为世借鉴。虽为一篇说理文,但文章感情充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患者深深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
(2)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3)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