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默写。
(1)真的猛士,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2)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          。(《论语》)
(4)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过零丁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寥阔箕踞捉巾见肘甘之如饴
B.笙箫戮没滥芋充数偃苗助长
C.淬火佝偻切齿拊心亟待解决
D.攒射弭除再接再厉绿草如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棘丛生(jīng)图穷见(bǐ)包(zā)骨(suǐ)
B.无耻言(lán) 长歌哭(dāng)漫(sù)薄(fěi)
C.忸不安(ní) 嵘岁月(zhēng)永(jùn)长(hāo)
D.变之声(zǐ) 挥斥方(qiú)业(yì)傲(j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题。
易水怀古
马戴①
荆卿西去不复返, 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②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注释】①晚唐诗人,早年屡试落第,为官后又因直言被贬,其时的唐王朝,地方节度使尾大不掉,中央朋党纷争,已现败亡颓势。②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在易水边。
这首诗的三四句描写哪些意象,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之遇:相逢,会面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私见张良,具告事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良曰:“长臣。”②樊哙覆其盾
D.①沛公默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应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的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②⑤⑥①③ D.③①②④⑤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让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B.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
C.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D.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B.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D.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深入浅出”。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  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    
B.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C.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
D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请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仁”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时曹操权书曰遗:送给
B.今水军八十万众治:部署
C.有其地奄:覆盖
D.愚谓大计不如之迎:迎接

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权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②具告
B.①不响震失色②愁前路无知己
C.①蒙冲斗舰以千数②遂私见樊於期
D.①向察众人议②臣壮也。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下战书号称率“水军八十万”“奉辞伐罪”,所向披靡,意图是威吓孙权。
B.曹操的战书起了一定作用,引起了东吴内部意见分歧,多数人赞成张昭的观点。
C.“鲁肃独不言”说明了投降派的意见占了上风,鲁肃虽主战,但未能当面发表意见。
D.鲁肃认为自己可以投降曹操,但孙权不可,希望孙权与众人再商议,以便“早定大计”。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2)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
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学校政教处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学校通知说,让班长十一月十五日前去汇报班级情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土家族新娘出嫁前深情款款、长歌当哭的“哭嫁歌”是土家族神秘厚重的民族文化。
B.他信誓旦旦地对张三说,我向你保证,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和我的朋友一定鼎力相助,绝不袖手旁观。
C.最近家里的资金周转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想到你们的贷款能及时到位,虽说只有几万元,可也是锦上添花
D.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终已不顾      ③论天下事,致殷勤之意
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⑥秦王目眩良久    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A.①③⑥ B.①④⑧ C.④⑤⑥ D.②⑤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④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竖子不足与谋    ⑧豫州今欲何至    ⑨唯利是图

A.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 B.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⑧⑨\②④\③⑦\⑤\⑥ D.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引其匕首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B.计不知所出耳荆轲笑武阳
C.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亚父受玉斗,之地
D.顷之未,太子迟之图,图穷而匕首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