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次战争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是通过哪两个会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
(2)图示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最终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
(3)图示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这种格局的名称是什么?其开始及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4)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你认为理想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
九年级的一位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复习了“步入近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两个主题后,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四组,每一组找一个代表,针对另一组提出的问题作答。
甲组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1)请你作为乙组的代表,根据甲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在哪一年哪一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其颁布的影响是什么?
乙组材料(下图)
(2)请你作为丙组的代表,根据乙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右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请简要说明评价带领这个国家扫除资本主义发展内部障碍的领导人。
丙组材料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3)请你作为丁组的代表,根据丙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2分,回答1点即可)
丁组材料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4)请你作为甲组的代表,根据丁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变革的内容哪一条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3分)
尊重历史,才有和平。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得意的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们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是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摘自《大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纸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并分析协定使世界大战步伐加快的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无端、卑鄙的进攻” 发表了“国耻日”演说,之后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纪念日。
——摘自《环球时代》
(2)材料二中“美国纪念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1937年12月,日本占领南京后,开展了杀人竞赛,我国被杀同胞达30多万人。
(3)材料三中的大屠杀是一场反人道的暴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些遇难者的什么身份最能说明这一点?
材料四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了中、朝、韩等国家的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再次以战败国的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一场登陆战。
——新华社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德日两国对待战争问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由于德国的态度获得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认可,彼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法等国在20 世纪60年代成立了什么组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所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归纳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材料二“……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2)找出材料二中日本教科书的描述有哪些与史实不相符合,并简要说明?
(3)如今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了“改革开放”后所做笔记,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并加以改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80年,先后又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浦东五个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我国对城市的改革也开始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改革方向是向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制度迈进。
①错在: ,应该是: ;②错在: ,应该是: ;③错在:,应该是: 。
【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英国)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摘自《图说天下》
(1)材料一中 “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体制?
(2)材料二中美利坚“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指的是什么事?(1分)在这个国家“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过程中,“一位伟大的总统”为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材料三中“革命”指的是什么?拿破仑在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方面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伟大的转折】
2015年1月15日,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贵州省委在遵义举行纪念大会,隆重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中国邮政于2015年1月15日发行《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图案内容分别为: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会场内景。
(1)读材料,忆往昔:80年前的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它的历史地位如何?建国后,在党的历史上与遵义会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遵义会议的一位主要参会者,20年后又率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请问这位“主要参会者”是谁?为促进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3)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而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为了筹建新中国召开了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近代化探索】
伴随着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更是强势来袭,国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并开始对西方文明由被动观看转向主动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在近代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代表思想家都有谁?
(2)为解决内忧外患,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改革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如何?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共同作用?
(4)辛亥革命虽然推翻清王朝,但民主共和之路依然艰巨。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树起两面大旗。这两面大旗指的是什么?
【民族屈辱与抗争】(6分)
中国近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争史。探究完成“民族屈辱与抗争”的相关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1分)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哪一次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中那一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与列强以往的历次侵华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1分)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民族关系与国家发展】(7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2分)
(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该地区最初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什么官职的设立?(1分)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分)
(3)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战争”指的是哪四次战争?(4分)
材料二: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4)
材料三: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提出了海权论: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这种观点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3)材料三中: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四: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4)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国共两党抗击日本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例。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
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012年11月29日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近代史上的中国人为实现梦想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呢?
【探索篇】材料一 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奋斗篇】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有什么重大意义?
(4)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感悟篇】(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让中国走进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过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你写出一条。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制度篇】(1)历史上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总是不断调整政策。秦朝、元朝时期曾在地方上开创新的政治制度,请分别举例说明。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经济篇】(3)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培植了两种农作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这两种农作物的国家之一,请写出两种农作物的名字。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这一时期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举一例说明。
【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
材料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材料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依据材料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魏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国家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仔细观察以下图片: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第二篇【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材料: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请回答:此诏令在移风易俗方面还有哪些规定(试举一例)?(2分)
第三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3)请回答: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使唐朝进入贞观之治的局面?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4)回答下列问题:诗中描述的唐朝盛世是什么?
第四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5)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6)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重心。请列宋朝在制瓷业方面所取得的任一项成就。(2分)
材料三:元朝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7)请回答:元朝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请试举一例(2分)
第五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8)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职能是什么?(2分 )
(9)“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