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 |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
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
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 |
换个角度看历史,会产生新的认识。在1905年的《申报》中,你可能会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止科举考试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京张铁路通车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史实不符合中国19世纪50年代的社会情况的是( )
A.王鹏一家迁居香港,加入了英国国籍 |
B.小牛在上海一家日本工厂做工,回家时给父母各代一双英国生产的洋袜子 |
C.英国商人怀特在广州做生意,交纳的关税须由中国和英国共同商定 |
D.王蒙在厦门开了一个经营英货的商铺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在20世纪上半期的报刊中经常出现。其中属于1905年的是
A.废除科举制 兴中会成立 《定军山》拍摄完成 |
B.创办商务印书馆 张謇实业救国 创办《新青年》杂志 |
C.兴中会成立 废除科举制 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
D.创办京师大学堂 出现有声电影 《定军山》拍摄完成 |
1909年,上海的一位管家给在外地的男主人打电话。下列通话内容有可能出现的是
A.“先生,少爷中状元了!” |
B.“先生,报纸上说京张铁路通车了!” |
C.“先生,我让服装店给你赶制一套中山装。 |
D.“先生,大小姐想从账房支钱买哥伦布发现美洲420周年纪念金币。” |
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 | B.《万国公报》 | C.《民报》 | D.《新青年》杂志 |
2005年12月28日,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那中国最早的电影应该是
A.《马路天使》 | B.《定军山》 | C.《歌女红牡丹》 | D.《渔光曲》 |
下面是20世纪初《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方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
C.人们用手机相互问候 |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
A.清朝前期 | B.清朝后期 |
C.新中国成立后 | D.中华民国建立后 |
从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逐渐出现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
B.先后出现了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 |
C.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 |
D.上网看电影逐渐成为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