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②“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唐太宗
材料二 “自古兼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1)唐朝是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根据材料一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治国政策?材料一②又体现唐太宗怎样的政策?
(2)请举一例说明唐朝是怎样体现材料二中的民族政策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两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你说出图一历史人物是谁?他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是要到哪个国家?
(2)图二中的高僧生活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
(3)请你说说图中两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如图反映的是日本政府派遣到隋朝进行交流的使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65页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如图,(11分)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哪个国家?试举出两种“道艺”。
(2)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何?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3)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去哪个国家?后来这个事件成为哪个文学名著的蓝本?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提示填写唐朝和明朝中外友好交流情况简表。
朝代 |
主要史实 |
唐朝 |
① ② ③ |
明朝 |
① |
(2)结合以上两个朝代中外交流的情况,谈谈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至少答出两点。2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最合适?
(2)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从图中看,这次壮举最远到达哪里?
(4)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想想看,下面的每幅对联各赞颂了一位历史人物,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 )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
(3)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 )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 )
你喜欢看《西游记》吗?小说中的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写成《大唐西域记》的张骞。
进入新的世纪,我们民族的盛事不断,……继2008年北京圆满承办了第29届奥运会后,2010年上海又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博会。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丝绸之路”。请同学整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朝代(唐、明、清)对外交往史实,以史为鉴。
(1) 请列举一则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从它的对外交往可以反映出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
(2)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哪个历史事件?
(3)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4)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为图一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图三反映了明朝对外关系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 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依据材料二,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能够推行该政策的经济基础,以及该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依据材料二,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了 ①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们有机会进行比在奥斯曼、俄罗斯、中国社会中更彻底的改革。
——《新全球史》
材料三:灾区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和岩手县知事达增拓也发表书面致辞感谢中国人民的支援并表达重建的决心。特别是来自中国政府方面,温家宝总理去年5月亲临我县,并对生活在临时安置点的灾民直接给予亲切的问候和鼓励。这给灾民及广大县民带来了重建的希望和勇气,对此我谨表谢意。
——人民网日本频道2012年3月12日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说“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人?“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谁?①所示横线应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这场改革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问一分共4分)
⑵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所进行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指的是哪两次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相同与不同各写出一点,不得照抄材料,2分)
⑶日本在进行了“更彻底的改革”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单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写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⑷材料三反映出现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你认为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双方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至少答出两个观点,2分)
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岁月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世界风云变化。
材料一: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1 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唐朝达到了顶峰,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从而逐渐与世界的发展脱轨。
材料二: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欧洲的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使得欧洲在1914年前的一百多年里,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
——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请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文化交往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唐文化对外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朝出现与世界脱轨的原因。
(2)材料二所提“欧洲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三大革命?其共同作用如何?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