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猴山上的猴子真有意思!有的荡秋千,有的捉迷藏,有的晒太阳。小明把一根香蕉递给一只小猴子,它接过去,学着人的样子剥起皮来。突然,一只大猴子从横杆上跳下来,抢过小猴子的香蕉就吃。小猴子先是一愣,接着就不住地叫着、追着。游人被它们逗得哈哈大笑。
(1)这一段一共有 句话,都是写猴山上的猴子( )的。
(2)找出五个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3)用“有的 有的 有的 ”写一句话。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
同学们被小猴子逗得哈哈大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歌星”小麻雀
森林里的小黄莺和小麻雀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森林里举行音乐会,小黄莺获得了歌唱冠军。小黄莺出了名以后,小麻雀便经
常对大家自我吹嘘说:“小黄莺的冠军,全是我的功劳。因为他是我的徒弟呀!”不明真相的动物将这一新闻传了出去。于是小麻雀身价百倍。
有一天,小麻雀对八哥说:“小黄莺有什么了不起,他的歌还不如我唱得好呢。”小八哥知道小麻雀在吹牛,便邀请了森林中的鸟儿一起去找小麻雀,故意央求小麻雀唱一支歌。小麻雀自知嗓子不好,就推辞说:“我今天感冒了,不能唱。”小燕子就说:“你的徒弟小黄莺都唱得这么好,你做师傅的客气什么呢?”小麻雀无可奈何,只好扯开破嗓子,喳喳地唱了起来。只唱了几句,小鸟们就偷偷地笑起来。再唱几句,小鸟们都捂着耳朵飞走了。整个
森林里,只孤零零地留下了一只会吹牛的小麻雀。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辞( ) 央求( ) 身价百倍( )
(2)解释下列词语。
无可奈何:
自我吹嘘:
(3)因为小八哥( ),所以故意央求小麻雀唱一支歌。
因为( ),所以小鸟们就偷偷地笑起来。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麻雀会自我吹嘘。
B.小麻雀原形毕露。
C.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我吹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g)谁怎么呼(换 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hǐ zh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短文选自( )的《 》,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 》 。
(2)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3)找出一个描写猫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词写在括号里。( )
(4)用“ ”画出写猫很乖的句子。
认真阅读《 巨人的花园 》选段,我会按文后要求答题。
一天早晨,巨人被子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谢谢你!”
(1)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 训斥( )
(2)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
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画出来。
(3)是( )(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 )。
(4)请摘抄文段中四个字的词语(不少于4个)。
( ) ( ) ( ) ( )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pǔ),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zhāi)”。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的、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上课,老师叫他背诵课文,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几遍。
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地背完了。老师非常满意。
回家的路上,张溥心想:奇怪,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背得这样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十遍的缘(yuán)故呢?他决定用今天的作业试一试。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当抄到五遍时,已经能背诵了。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意,并能熟练地背诵了。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xiè)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他写的大部分诗文,都收集在《七录书斋》里,一直流传至今。
(1)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蠢笨——( ) 优点——( ) 半途而废——( )
伤心——( ) 趾高气扬——( ) 烈日酷暑——( )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坚持不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按短文填空。
张溥小时候( ),长大后他成了( )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
(4)张溥的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又差,他是凭什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的?
(5)张溥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
阅读语段答题。
有一个摔跤能手,精通了三百六十个摔跤绝技,没有人能斗过他。
他有一个最(得意 高兴)的徒弟,学完了他的三百六十个绝技,摔败过很多人。于是,这个徒弟自鸣得意地夸起口来:“老师比我年长,在摔跤技术方面,我完全和他相等,因此我能够胜过我师傅。”
有人听了他的话,似信非信,就找了个机会让他们师徒俩进行一场比赛。比赛那天,观看的人很多。开始时,徒弟满有把握地向师父扑来,迫不及待想一下子获胜。看那个架势,好像连一座大山也能拔起。不料师父轻轻一闪,趁势用双手拦腰把他举起,摔在地上。观众欢声雷动。
徒弟面红耳赤地(分辨 分辩)道:“师父没有把他的绝技全部教给我,所以我败在他手里。”
这时,老师笑着开口说:“我的三百六十个绝技,你已经全部学完了。可惜你还没有学会怎样灵活运用它。知道,并不等于掌握。”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2)从文中找出词语。
近义词:辩解( ) 反义词:呆板( )
(3)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那是1975年3月的那一天,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总理做手术,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刀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叫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的李冰,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又急忙返回。总理见她来到身边,叫道:“李冰。”
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见总理声音细微,便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 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 李冰声音有点嘶哑 她万万没想到总理病情处在这样危重的时刻 仍想着万里之外的矿工 总理呵 您放心吧 这件事我会处理的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马上就去 总理话音断断续续 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泪,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她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1)给课文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肃静:____________________
侧耳倾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 热闹( )
强壮( ) 响亮( )
(4)缩写句子。
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总理做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想象一下,李冰这时会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捧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①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②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②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③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阅读短文答题。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划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 ),眼睛和耳朵( ),牙齿( ),门牙( )。它们四肢( ),跑起来很快。爪子( )、( )。浑身长满了( )。
(4)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 )里打“√”。
①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②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6)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你能试着找一种动物写写吗?
阅读语段答题。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 好啦 他高兴地喊起来 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用“ ”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4)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好段子,细品味。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把它丈量。
勇敢地去吧,亲爱的朋友们,
崭新的世界就在我们的前方!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 , “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指 ,
说它珍贵是因为 。
(2)“三百六十五里路”指 ,“丈量”指 。
(3)“崭新的世界”指 。
好段子,细思量。
老人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下,一双棕褐色的眼晴深陷在眼窝里。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不等女孩回答,老人又低头向前走去。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1)填空。
一撮( ) 一双( ) 一头( )
( ) ( ) ( )
(2)哪些词语写出了“老人”的衣冠不整、不拘小节?
(3)模仿“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写一句话,用上带线的词语。
(4)为什么小女孩认为老人是从她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呢?
好段子,细品味。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 了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连大阳也不知道!
(1)“花睡醒了”、“虫子在说话”这是采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①哪些动、植物“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②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3)羡慕它们吧?说说你心中的自由。你愿意
课堂内的知识你消化了吗?
蜂 巢
教室,像一只蜂巢。
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上课铃一响,你一格,我一格,大家坐好,在老师的引领下汲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在知识的大海里采撷、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啊! 一只甜蜜的蜂巢。
(1)这里的蜜蜂指的是( ),蜂房指( ),蜂巢指( ),花海指( ),花粉指(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井然有序:
采撷:
(3)“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请照样子,也写一句话,用上带线的词。
(4)这段话写出了
阅读链接。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北,是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阿里山古木参天,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林区,有台湾“森林宝库”之称。
森林、云海、樱花是阿里山的三大奇观。每年春暖花开时,山上遍布洁白或粉红的樱花,就像天上的彩云落在了山中,景色瑰丽无比。
风景区中以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最为有名。登上阿里山的最高峰——大塔山,可见远处峰峦起伏,若隐若现;脚下云雾飘荡,耳边松涛阵阵,令人流连忘返。每当朝阳升起,苍茫的云海更是气象万千,可与黄山云海媲美。阿里山上的祝山顶上,有座观日楼,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处。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太阳升起时始为椭圆形,沉下后再跃起,则为圆形,此时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媲美(bǐpì) 宝藏(zàng cáng)
海参(cān shēn) 参天大树(cān shēn)
(2)品读句子。
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
①从带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请你用带线的词语写一段话。
(3)文章具体写了阿里山( )、( )、( )的美丽景色。 最后一段写了: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从这句话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