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玩味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19—23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①),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②),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3)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 (4)父子相保( )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堪其忧 (4)不逾矩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写出二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1) (2)
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③可爱者甚蕃 蕃 ④亭亭净植 植:
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 情怀;乙文称“莲,花之君子者也”,隐喻了作者 品格。(2分)
依据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面两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阅读《出师表》与《三国志.诸葛亮传》选段,完成小题。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74)。臣不胜受恩感激。
(二)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 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 备雄姿杰出,遂解带①写诚②,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④,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酕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雄,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⑥,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⑦。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注】①[解带]比吩敞开胸怀。②[写诚]抒发诚意。③[举州委质」献出整个荆州投降。④[众寡]人少。 ⑤[吴会]吴国。⑥[乘胜克捷]乘胜扩大战果。⑦[军师将军]军事统帅。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行道之人弗受 |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君有疾在腠理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 |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遂许先帝以驰骋 驱驰:奔走效劳
后备又以西取益州 西:西面
江南悉平 悉:全,都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翻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选文(二)中找出能表明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的句子,并从选文(一)(二)所叙述的请葛亮的所做所为中任选一点,谈谈你所获得的感悟:(4分)
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出师表》,解答后面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深入不毛 ( ) (4)北定中原 ( )
翻译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二段有一个成语,请找出: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文言文阅读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 ?” 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③丞相府归马。
[注 ]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诣:到······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吾日三省吾身( ) (2)择其善者而从之( )
(3)将去,顾而谓曰( )( )
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亡/马几何时矣。 | B.子亡马/几何时矣。 |
C.子亡马几/何时矣。 | D.子亡马几何/时矣。 |
用现代汉语说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的意思。”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觉得(乙)文中哪个人物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
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后面的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蹴尔而与之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 ⑷贤者能勿丧耳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选文第二段“一箪食,一豆羹”与 (原文)形成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义”比“生”重要,论证了 的中心论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
C.《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相近且善,由于后天因素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这与选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相近。 |
D.选文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
材料链接:10月24日,38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员贾海波,出诊途中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了医院,自己却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逾矩( ) (4)人不堪其忧( )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 劳: (2)每移案 案:
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 ④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甲文中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有何用意?
甲文第二段引出的一个成语是: ;此成语的意思是:
简要分析唐太宗的品质。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 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表达了 的主旨;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遂许焉 ( ) (4)汪汪之声不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 陌 有 犬 为 人 所 弃 者 张 元 见 之 即 收 而 养 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
阅读《〈孟子〉二章》(每小题3分,共9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
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可以为师矣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思而不学则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什么关系?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 ②便辟: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好( ) 耻( ) 日( )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在第②则中:
①孔子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请结合本则相关语句说说。
②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孔子认为谁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哪里可以知道呢?请用相关原文作答。
在第③则中,孔子的择友主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上述四则出自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该著作记录了 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