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读我国天津滨海新区示意图。回答24—25题。
图中南港重工业区布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 B.交通 | C.人才 | D.环境 |
图中各功能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②南港重工业区 ③滨海高新区 ④临港工业区
A.②④①③ | B.②③④① | C.④①③② | D.①③②④ |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4~5题。
工业化阶段 |
人均GDP(美元) |
第一产业比重 |
第二、三产业比重 |
初期 |
<2000 |
>20% |
<80% |
中期 |
>2000 |
<20% |
80%~90% |
后期 |
>4000 |
<10% |
>90% |
长江流域 |
3350 |
9.71% |
90.29% |
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A.湖南、安徽、重庆 |
B.四川、云南、江西 |
C.上海、浙江、江苏 |
D.广西、湖北、云南 |
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图为“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25~27题。
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
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该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早在200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开始出现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随后,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扩大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而蔓延到中部地区劳动力输出省份,形成“民工荒”现象。回答4—6题。
大量民工曾经涌入广东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 B.广东地区劳动力过剩 |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 D.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
2005年广东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
C.广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 |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
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
A.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 B.促进广东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
C.缓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大,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36~38题。
关于帖子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 B.草原面积广大,有斑点状荒漠化现象 |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
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上 |
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
C.旅游资源丰富 |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材料二 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发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湖港约30千米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
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形成的自然原因。
简述上海在洋山建设新港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其对上海发展的主要作用。
崇明岛在上海城市规划中被定位为生态岛区,你认为其适合发展哪些产业?
十—·五规划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区域。长江三角洲被列为优化开发区,请你简要说明其经济发展方向。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地区的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
B.提供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建设资金 |
C.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
B.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
C.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
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
长三角和珠三角(双三角洲)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
材料二:双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7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积(万Km2) |
常住人口(万) |
非农业人口比重(%) |
生产总值(GDP,亿元) |
进出口总额/GDP |
长三角 |
11 |
9749 |
65 |
46862 |
1.13 |
珠三角 |
2.5 |
4492 |
77 |
25416 |
1.78 |
材料三: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IC产业基地。下图是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
(1)上海与广州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 ;材料一中所标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阳光直射的机会,深圳与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阳光直射的是 。 (4分)
(2)从材料二可知,两个城市群相比,经济密度(单位面积GDP)较大的是 ,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的是 。
(3)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居主导地位的是 环节,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 环节。(4分)
(4)酸雨主要由 与N03等酸性气体污染造成。双三角地区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