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 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C.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 | D.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
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 |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古代中国重视对外联系。只是到明清时期走向闭关,导致近代被动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对外开放,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
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 |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
下图为南洋兄弟香烟公司广告,广告词为:“同胞注意:君用一份国货, 即为国家挽回一份外溢之权利。明乎此者,请吸南洋公司各种国货香烟。”该 图蕴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民族资本家重视产品宣传 |
B.体现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
C.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
D.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931年,荣昌、中华、鸿生、裕生四家企业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并继续实行兼并;到1934年并进杭州光华厂为止,大中华的直属企业共有7个火柴厂和一个梗片厂,总资本由191万元增加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以上,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的限制 |
B.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为其准备了外部条件 |
C.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 |
D.国民政府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 |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下边商标内容能够直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中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
③实业救国的思潮流行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 |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